
春節期間所謂「民團」推動的罷免連署並沒有放假,近日隨著多件針對各地國民黨立委的罷免連署書送達中選會,大罷免已然正式啟動;這不僅製造社會紛擾,也會使政局更加動盪,對於一再宣示希望促成朝野和解、全民團結的賴清德總統,不啻為一大諷刺。就在大罷免如火如荼之際,總統府卻宣布賴總統要行使院際調解權,不免令人質疑這是真心誠意?還是惺惺作態?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今年一月四日就揚言,民進黨不僅要罷免立法院正副院長,還要把國民黨四十一席區域立委全罷掉;當時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回應,黨內並未主導,民進黨尊重黨團成員;但現在新任總統上任不到一年就談罷免,變成全面對抗,「我們行政院怎麼辦?接下來的執政怎麼辦?」隨後,賴清德在民進黨中常會又數度表示,罷免是公民自主發起的行動,應完全尊重,「政黨不應也不宜介入」。
顯而易見,至少在表面上,當時賴清德和民進黨中央對於大罷免是持保留態度,並不樂見民進黨積極介入。然而,柯建銘卻在一月十七日宣告,民進黨公職全體投入二月以後的大罷免,並下令「全黨動起來」,未來每個立委選區,民進黨都設罷免站,要讓四十一位國民黨立委「接受民意審判」;多名民進黨立委也配合所謂的「公民團體」,積極推動大罷免。
為什麼柯建銘敢於無視賴清德和黨中央的主張?合理判斷只有三種可能。其一是賴清德在民進黨內已經面臨強力挑戰,既無法駕馭柯建銘,對黨籍立委也未能完全掌控。其二是柯建銘跟賴清德,一人扮黑臉,一人扮白臉,民進黨表面上不公開推動,實質上暗中主導。其三則是民進黨採取「且戰且走」的策略,視社會反應再決定未來行動,賴清德保留決策彈性空間。
不管是哪種可能,柯建銘固然必須為民進黨發動大罷免的成敗負起全責,賴清德身為黨主席也無法規避責任。因為賴清德以總統身分若真想朝野和解,卻又以黨主席身分放任柯建銘搞罷免,無異顯示柯建銘不但沒有把總統放在眼裡,而且黨主席的權威也還不如黨團總召;同樣的,賴清德若是跟柯建銘唱雙簧,或是暫時觀望,也證明他對朝野僵局已經束手無策,只能期望靠老柯發動大罷免手段來改變國會結構!
事實上,從近期兩個民調來看,反對大罷免的民眾都遠高於支持者。立法院記者聯誼會公布本屆立委一年表現,總評鑑最佳十二人中,國民黨九人,民進黨二人,民眾黨一人;其中不論媒體問政表現、基本問政數據或媒體公關表現評價,國民黨立委也都完勝民進黨立委。顯然,大罷免既缺乏正當性、合理性,更完全沒有必要性。
尤其是,柯建銘發動大罷免的藉口是藍白兩黨去年十二月二十日聯手通過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三法修正案,以及總預算遭到大幅凍刪;但柯建銘日前親口爆料,去年一月十五日民進黨就準備等待一年後,今年二月一日馬上罷免。換言之,柯建銘根本就是為民進黨大罷免找藉口!
質言之,朝野尖銳對立的癥結在於民進黨始終不願面對朝小野大的現實,接連在立法院的兩個會期不斷提出覆議、釋憲,還硬掰藉口執意推動大罷免;而事實上,民進黨又實質掌握總統府和五院中的四院,只要賴主席約束民進黨,並與在野黨誠心協商,又何勞賴總統院際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