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榮
75歲張奶奶一向身體硬朗,每天都會到附近公園散步運動。某個清晨,出門前卻在浴室更衣時不慎滑倒。「那時候腳一滑,整個人就往後倒,右邊髖部著地,痛得完全站不起來。」張奶奶回憶道,幸好同住的兒子聽到聲響趕緊衝進來,扶起送醫。
經過X光檢查,醫師確診張奶奶是典型的「股骨頸骨折」,年紀較大但整體身體狀況良好,醫療團隊建議進行半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很順利,但對張奶奶來說,真正的挑戰是術後的康復過程。「剛開始真的很害怕,深怕自己再也走不了路…」,在家人的支持和醫護團隊的協助下,張奶奶積極配合復健計畫,術後三個月就能扶著助行器自己散步了。
張奶奶的經歷其實是許多老年人的縮影,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約有3-5%的人發生髖部骨折,其中又以股骨頸骨折最為常見,這種骨折不只造成身體的傷害,更可能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身體會發生許多重要的改變,包括骨質密度會逐漸下降,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更為明顯;肌肉的流失則導致平衡能力減弱;反應速度變慢也讓老年人更容易發生跌倒。此外,許多老年人因為慢性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某些藥物可能會影響骨質狀況,這些都是增加骨折風險的因素。
股骨頸骨折必須及時處理,延誤治療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長期臥床易引發其他併發症,疼痛會持續影響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可能會喪失自主活動的能力,因此,一旦發生跌倒,出現無法站立、髖部疼痛的情況,就必須立即就醫檢查。預防勝於治療,在居家環境方面,保持地板乾燥、維持適當的照明、移除可能絆倒的障礙物都是重要的防跌措施;在健康管理上,定期檢查骨質密度、補充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保持適度運動來增強肌力,以及做好慢性病的控制,都能有效降低骨折的風險。
就像張奶奶的康復過程,家人的支持扮演著關鍵角色。無論是協助日常生活起居、陪伴進行復健運動,或是提供心理支持,都能幫助長者更有信心面對康復的挑戰。同時,適時改善居家環境,也能降低再次發生跌倒的風險。股骨頸骨折雖然嚴重,但透過適當的預防、及時的治療和完整的康復計畫,老年人仍然可以重拾健康的生活。
張奶奶的故事告訴我們:面對骨折,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復健同樣重要,透過醫療專業團隊的協助,加上家人的支持,康復之路雖然漫長,但總有重生的希望。讓我們一起關注長者的健康,為預防骨折盡一分心力。
(作者為奇美醫院骨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