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環境部為推動廢水再利用,向政院爭取四年新台幣二十三億元預算,盼轉廢為能;透過廢水處理中的沼氣回收、發電,業者也有機會藉此獲得碳權。
環境部十三日舉辦「廢水處理綠色轉型-啟動廢水處理能源化夥伴網絡」記者會,推動廢水處理能源化,籌組廢水生質能伙伴網絡,由造紙業做為示範,將逐步拓展至醱酵、商品、畜牧、石化等業別,預計二0三二年推動一百五十場廢水能源化案場,初估年減碳達八十三萬公噸。
環境部向行政院提報「推動廢(汙)水能資源化、低碳智慧化處理計畫」,爭取四年新台幣二十三億元預算,期能補助創新研發技術、推動綠色成長基金投資淨零產業、建構技術平台以提供新興廢汙水處理技術等多元輔導措施。
環境部次長葉俊宏表示,現在朝翻轉廢水處理的作法邁進,過去大部分都是用好氧處理,過程中要不斷曝氣、耗費很多能源;現在是推動減少耗能、甚至還能回收能源的厭氧發酵,配合廢水處理中可提供沼氣發電,也是一種綠能,對於二0五0淨零非常重要。
葉俊宏進一步說明,廢水資源化除了減少用電外,也可以透過躉購電價取得收益;此外,沼氣的溫暖化效果是二氧化碳的二十八倍,等於處理一噸沼氣就減少二十八噸的二氧化碳,隨著排碳有價,諸如沼氣處理、或沼氣發電也可以取得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