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籌備歷時兩年,市府文化局《南都物語:物件裡的台南史》新書正式上市。《南都物語》打破傳統歷史敘事框架,以「物件說歷史」的方式,讓歷史具象化。
文化局表示,本書由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蘇峯楠擔任主編,集結王柏喬、王麗菡、游淳詔、邱睦容、葉萱萱、林森路等六位各領域的作者共同觀察撰寫,藉三十件文物作為切入點,縱向呈現出台南歷史發展、空間脈絡及重要事件節點。
全書以「原初之境」、「海國交流」、「進出仙府」、「毛斷面容」、「一路走來」五大章節,從史前文化一路延伸至當代社會,引領讀者以全新視角探索這座變化萬千的文化古都,並觀察物件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隨著時代演變。
例如:書中選錄的「鬍鬚男陶壺碎片」,是德國在大航海時代製造、並透過國際貿易流入台南的物件,展現當時台灣與世界的緊密聯繫;而隨著商人在海外闖蕩,最後進入台灣的「安平壺」,不僅是國際貿易的證據,更被台南原住民族群納入信仰體系,賦予其全新的文化意涵。
另外,因南科園區開發而挖掘出土的「黑陶甕棺」所帶出的後續開發保存議題、因COVID-19疫情而進行教育紀實藝術創作「麻豆國小五年級學生疫情聯絡簿」、由擱淺在黃金海岸的蘇菲亞號貨輪帶出的「灣裡萬年殿王船」故事等,也都是物件與當代社會發人省思的互動。
有興趣的民眾,可至文化局出版品各大合作展售單位洽購,或至文化局出版品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