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週發現罕見胎兒肺腫瘤 出生即切除

黃小弟在媽媽肚子裡就被發現肺部出現腫瘤,經多次安胎並於出生同時進行手術,目前發育得甚至比同齡嬰兒還好。(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7個月大的黃小弟,睜著大眼好奇的四處張望,台北榮總副院長曾令民指出,黃小弟在22週之胚胎時期,右肺就發現罕見胎兒肺腫瘤,但在父母堅持與醫師全力救治下,經過多次安胎,且在一出生就進行手術,目前發育得甚至比同齡的嬰兒還好。

北榮婦女醫學部高危險妊娠暨產科主任葉長青表示,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PAM)是胎兒的肺葉被沒有功能的囊腫組織取代,發生率約為1/4500到1/11000,這也是最常見的胎兒肺部腫瘤。

黃小弟的媽媽在懷孕22週產檢時,就發現胎兒的右側肺部有大型CPAM,並將心臟與縱膈腔推向側邊,但未發現其他器官結構異常。

北榮婦女醫學部高危險妊娠暨產科醫師陳冠宇指出,隨著黃小弟發育週數增加,CPAM也跟著變大,造成胎兒水腫與腹水,及羊水過多,因此導致子宮收縮與早產現象,於是執行胎兒腹水抽吸,與羊水引流約1500毫升以安胎,懷孕後期經影像評估CPAM占據肺部體積超過70%,持續壓迫黃小弟心肺。

北榮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曹珮貞表示,懷孕33週時就計畫要為黃媽媽進行剖腹生產,但因遇到山陀兒颱風,打亂原定期程,讓黃小弟又在媽媽腹中多待了3週。

北榮國醫療中心主任劉君恕指出,在黃小弟出生的同一時間,北榮外科團隊就之即進行腫瘤切除手術,取出的腫瘤達到7.2×5.4×5.4cm,經多次術後追蹤檢查,黃小弟肺臟發育及功能非常正常,且兒童的肺臟可以一直成長到8歲,未來將會發育得更好。

北榮婦女醫學部主任陳怡仁指出,CPAM的確切致病機轉不明,屬於偶發、非遺傳性的疾病。過去由於患有CPAM的新生兒出生時多半沒有明顯症狀,常在合併感染時才被意外發現,而黃小弟的案例也說明部分因CPAM而中止的懷孕是非常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