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目魚科學教室 學童開眼界

南大附小學童穿著青蛙裝下水體驗漁夫的辛勞。(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團隊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虱目魚是台南重要的經濟魚種。為讓學童了解虱目魚產業、魚鱗廢物利用過程,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團隊帶領親子參訪台江生技、和明紡織、媽祖宮九塊厝生態園區,進行半日漁夫體驗。孩子們大開眼界,玩得超開心。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辦理國科會大眾科學教育,攜手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團隊執行「虱目魚の科學教室」計畫。中華醫大計畫主持人張福林副教授表示,台南虱目魚年產量豐富,魚頭、魚肉、魚腸都是老饕最愛的美食,但魚鱗多被視為廢棄物。如今透過創新技術,將廢棄物轉變為高經濟價值的紡織品。不僅創造更多商機,更符合「化廢為寶」的循環經濟理念,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以台江生技為例,近年積極投入虱目魚研究,將富含膠原蛋白的虱目魚鱗,經特殊萃取技術,製成膠原胜肽凍。負責人顏榮宏自信表示,膠原胜肽凍是喝了會變聰明的牛奶魚IQ凍。學生品嘗後直呼,完全沒魚腥味,還有淡淡檸檬香,實在太神奇了。

和明紡織透過奈米加工技術,將虱目魚鱗轉變為環保纖維。大夥兒爭相觸摸魚鱗纖維製成的衣物,其光滑觸感讓大小朋友嘖嘖稱奇。

長期推動漁夫體驗的蔡春風,帶領學生前進媽祖宮九塊厝生態園區,櫓魚栽、數魚苗、拉吊罾、手拋網。小朋友穿上青蛙裝下水,體驗圍網捕魚的樂趣,現場笑聲不斷。指導老師陳怡均表示,學生穿上遮私裙、舉三角網體驗櫓魚栽,著青蛙裝走入魚塭,感受在冰涼海水中捕撈的辛苦。透過半日漁夫體驗,對虱目魚和養殖業有了更深的認識,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