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為落實草鴞保育行動計畫,與農業部新化畜產試驗所攜手於所內牧草地進行草鴞族群監測與保育作為,在去年末喜獲草鴞媽媽已經下蛋的消息,今年一月由嘉義分署及畜試所聯手啟動圍網工作,並持續透過遠端監控設備確認目前巢內三隻草鴞寶寶仍在持續健康長大,預計三月可望離巢,為台灣的草鴞族群挹注新血。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指出,草鴞是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在台灣的數量估計僅約五百隻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丘陵、平原一帶,是台灣的十二種貓頭鷹當中唯一在地面草叢中築巢的物種,畜試所內種植了大面積的牧草地,其中夾雜的數塊白茅草地是草鴞偏愛的繁殖棲地。
嘉義分署表示,自一一0年起每年都監測到草鴞穩定利用畜試所內草生地棲息,為強化草鴞關鍵棲地的保護,提升草鴞的存活率與繁殖成功率,在數年合作下來畜試所及嘉義分署已形成草鴞保育的密切夥伴關係,一一0年與一一二年已以圍網方式確保兩巢草鴞寶寶不受牛隻或犬隻干擾,這兩巢分別各有四隻的雛鳥成功離巢,證明圍網非常有效。
鑒於先前都是在畜試所收割牧草時發現巢位,嘉義分署這次提前在去年十一月起委託研究團隊密切監測草鴞配對情形與可能的巢位地點,並透過熱像儀確認草鴞配對繁殖後,於今年一月十三日聯手完成圍網工作,目前巢內三隻草鴞寶寶仍在持續健康長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