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導航微創脊椎手術 67歲男擺脫痠麻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67歲男性因工作長期需搬運地毯等重物,多年前曾因椎間盤突出進行傳統切除術。3年前因職業傷害再加上肥胖問題,去年底舊疾復發至北醫附醫就診。醫療團隊透過3D導航微創脊椎手術,將個案病灶處理更為仔細,傷口僅3公分,且手術隔天就可下床,術後滿3天即可出院。

北醫附醫神經外科主任羅文政表示,脊椎融合手術經由結合經皮骨釘、微創手術、導航儀器等,除了減少對正常組織的破壞,也精準植入骨釘讓脊椎保持穩定。整體治療過程約花費3小時,較傳統手術大副降低一半以上,且破壞低、出血量少、復原速度快。

羅文政指出,從傳統開放式手術演進至微創手術,再進一步導入3D導航,大幅增加手術準確度及安全性。傳統脊椎手術切口大,才能用肉眼把病灶看得一清二楚,增加傷口暴露的感染風險;微創手術雖改進傷口大小問題,但手術時須仰賴X光透視定位,病房內人員暴露在高劑量輻射的風險。

新一代的微創手術導入3D導航,提升微創脊椎手術的植釘精準度,也降低病人及醫療團隊的輻射暴露。另外,小傷口可以減輕術後病人的創傷和疼痛,且可減少止痛藥劑量80%。

以李先生為例,在克服陰影恐懼進行手術後,大呼「幾乎沒有痛感」,而且隔天就能下床走動,步伐輕快不再痠麻。

北醫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榮鈺指出,脊椎微創手術已十分成熟,再加上3D電腦導航系統,從術前規畫到術中即時影像導引協助,精準植入骨釘,避開神經、血管。而且手術過程中也無需再進行X光照射,3D導航微創脊椎手術與傳統X光脊椎手術的輻射量相比,降低14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