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葛來儀暨「台美歐政策計畫」訪問團造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隆志表示,台史博的常設展更新以「世界中的台灣」為視野,除回顧台灣多重殖民與多元族群的歷史經驗,並呈現最新的台灣史研究成果,是外國人認識台灣的第一站。
此行是葛來儀自二0一八年起,除了三年疫情期間無法來台,已是第五次帶領「台美歐政策計畫」訪問團參訪台史博。這群年輕學者專業領域橫跨國際政治、商業、AI、資通訊、公衛等。
參觀過程中,他們對於原漢間的互動、呈現台灣社會樣貌的傳統王爺信仰,特別是走在遶境隊伍前方的報馬仔身上各式各樣的裝扮非常好奇,接連不斷的提問。
後續的交流座談會中,這群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也問到台灣人面對不同政權轉換時的反應,並就台灣歷史研究成果如何轉化為展覽、博物館如何與各年齡層的學生及觀眾溝通、如何將台灣歷史展覽推介給國際觀眾等議題進行交流。
葛來儀提到,決定每年定期參觀台史博,是因為台史博常設展具有與世界對話的史觀、完善的展覽內容及英語導覽資源,參觀台史博對於加深歐美國家對台灣的認識與理解,非常有幫助,因此特別邀請來自美國與歐洲專家學者親自走訪台灣。
張隆志表示,台史博以「世界中的台灣」為發展願景,努力從「大家的博物館」提升轉型為「世界的台史博」,向國際展現台灣的文化軟實力,讓外國人更加認識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