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稅收超徵失控,財政問題應以制度矯正

去年稅收超徵5283億元,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立委在立法院議場中高舉「發現金10000元 還錢於民」標語。(中央社)

去年稅收超徵五千兩百八十三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日前國民黨智庫公布民調,近六成六受訪者贊成普發現金。近年來稅收超徵要不要普發現金、還稅於民已成為朝野爭辯的年度大戲,而其背後的癥結,在於稅收預估嚴重失準;而除了稅收連年鉅額超徵之外,以特別預算規避舉債上限、未償債務攀升、財政收支劃分等等問題也更趨惡化,這些問題應從制度面徹底檢討、矯正。

由於經濟環境、稅制等因素變動,稅收預估數與實際徵收數出現落差屬於正常現象。二00四至二0年期間,二00五年超徵一千八百七十七億元超徵最多,二00九年短徵兩千五百三十八億元為短徵最多;這十七年有六年超徵逾一千億元、四年短徵;預估數與實際徵收數落差最小的一年是二0一0年,僅超徵四十六億元。簡言之,如果預估數與實際徵收數的落差能以經濟、稅制等實情做出合理解釋,應屬無可厚非。

問題在於,二0二一年起稅收超徵猶如脫韁野馬,幾呈失控。二0二一年超徵四千三百二十七億元,為總歲入的百分之十八點一;二0二二年超徵五千二百三十七億元,為總歲入的百分之十九點三;二0二三年超徵三千八百六十億元,為總歲入的百分之十三點三;二0二四年超徵五千二百八十三億元,為總歲入的十九點四。如此的失準程度,恐怕也是世界級的「台灣奇蹟」。

稅收預估嚴重失準恐讓一般民眾誤以為國家財政超級充裕,這已是個大問題,而且幾年下來並未見到財主單位提出改善之道。更進一步的問題是,除了理應加速償還債務之外,對於如何運用超徵稅收不僅朝野莫衷一是,民進黨政府的態度也像初一、十五的月亮不一樣;尤其是二0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到二0二三年一月三日四天之內,民進黨政府從不發現金大轉彎到普發現金,決策改變之快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二0二三年民進黨政府決定普發現金六千元,是否為了選舉大撒幣?一直引起質疑;再者,連續性的大幅低估歲入是否為了規避國會監督?也總是啟人疑竇。甚至,民進黨政府說要優先用於償還債務,但國債鐘上的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還是從二0一六年五兆四千多億元突破六兆元大關,「債留曾孫」的問題並未獲得紓緩。

「債留曾孫」又和近年來財政紀律失守有關,而財政紀律失守又和民進黨政府大開特別預算巧門有關。蔡英文執政八年期間,編列的特別預算合計達近兩兆五千億元,但民進黨政府以完全執政優勢,在這些特別預算條例中排除適用《預算法》、《公共債務法》、《財政紀律法》等法律的舉債上限限制。去年立法院預算中心就警告,以今年度狀況計算,一年以上未償還公共債務要四十一年多才能還清,果然是「債留曾孫」!

當然,有些當家的總是會喊錢不夠花,例如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被在野黨刪減之後還是史上最多,但賴政府卻還是拚命喊窮。賴政府不僅想把歲出極大化,還想盡量把地方的錢抱在手上由中央掌權分配,以至於在野黨通過財劃法修正案之後,賴政府卻提覆議、不想認帳。問題是,賴總統過去也主張修正財劃法,但在野黨提出修正案之後賴政府卻始終不提行政院版,顯然賴政府是無心解決這個長期存在的大問題。

財政問題更趨惡化,晚處理不如早處理,從制度處理可降低人為因素干擾,方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