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北埔酸柑茶人」劉還月老師及社區理事長徐美玉,受大甲農會邀請,在日南綠照課程,帶領二十餘位學員長輩體驗製作酸柑茶(半顆茶),現場也準備了五種不同口味的半顆茶給學員們品嘗,學員們品嘗後讚不絕口。
總幹事黃瑞祥表示,現代社會,許多人卻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見過酸柑茶一面,能夠收藏一顆的人,莫不珍藏若寶,根本就捨不得喝,有些人實在想喝,卻因其九蒸九曬的製程,必須小火慢煮才能盡釋風味,甘醇之韻才能盡顯,煮茶的繁複也讓不少人覺得麻煩,更讓酸柑茶顯其價值。
客家傳統酸柑茶是將難以入口的虎頭柑挖出果肉後,混入茶葉及中藥材,經過九蒸九曬,後發酵而成的茶品,在過去酸柑茶對於客家人來說不僅是茶飲,更是一般家用可為藥的飲品。
劉還月老師及徐美玉理事長為更普及推廣這項傳統製茶文化,進而研究改良出以檸檬及各式客家藥草,經過三蒸三曬而成的「半顆茶」,更適合現代忙碌的社會需求的茶品,易於沖泡飲用,沖泡後冷熱飲皆宜,隔夜後更是風味加倍,更沒有喝茶睡不著的煩惱。
課程中劉還月老師向學員們介紹半顆茶的由來及功效,也展示了半顆茶改良過程的各式樣品,現場也準備了五種不同口味的半顆茶給學員們品嘗,包括了益母草、柿葉、五味子加菟絲子、山楂洛神、客家三草(紫蘇、艾草、魚腥草),每一種茶都有其特殊的口感風味,學員們品嘗後無不讚賞,尤其入喉後的酸甘滋味,滿意的表情都掛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