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頃在白宮舉行會談,原預定簽署礦產資源合作協議,卻因雙方在援助與安全問題上意見不合,導致會談出現激烈交鋒,協議簽署儀式最終取消,澤倫斯基也提前離開白宮。藍綠立委對此都表示關切,籲各方注意。
針對此一發展,國內政壇表達關切。國民黨籍立委馬文君一日表示,美國對外政策以自身利益為優先,烏克蘭恐怕已失去主導自身和平進程的權力。她認為,台灣應認清國際現實,對美方軍事承諾不應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並著眼於區域政治環境,確保國家利益與社會穩定。她強調,政府在增加國防預算的同時,應檢討軍備採購的效率,避免單純擴大軍費開支,反而造成財政負擔。
馬文君指出,台灣近期多項軍購案,包括刺針飛彈、標槍飛彈、魚叉飛彈及F|16戰機等,均面臨交付延遲,質疑即使提高國防支出,若無法及時取得軍備,恐難有效提升防衛能力。她呼籲政府審慎規劃,確保資源有效運用,並解決軍備人力資源短缺問題。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則認為,台灣與烏克蘭的地緣政治情勢存在根本差異,無法直接比較。他指出,烏克蘭與俄羅斯接壤,面臨陸地邊界上的軍事壓力,而台灣則有台灣海峽作為天然屏障,且受到國際民主同盟國家的關注與支持。他強調,國際社會仍以規則為準則,持續譴責侵略行為,台灣應依循國際規範,深化與民主國家的合作。
陳冠廷進一步表示,美烏會談反映出雙方在地緣戰略與軍事立場上的分歧,但對於區域安全仍具共同利益。他強調,政府將持續關注美烏關係發展,並透過強化與美方的溝通機制,確保印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面對國際局勢的變化,朝野均認為台灣應審慎應對,避免陷入單邊依賴,並在國防自主與國際合作間取得平衡,以維護國家安全與區域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