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3日受訪指出,急診室壅塞、床位不足等問題在去年6月就已浮上檯面,跨科支援調動反讓護理師承受更多的壓力和風險。
有一名原負責婦產科的護理師分享,因為跨科調動支援而去骨科臨時改照顧骨科患者,不料病人突發心跳減慢,且摸不到脈搏,所幸當下立即啟動醫院緊急應變機制,經兩分鐘的心肺復甦術,患者恢復生命跡象,未發生進一步危機。
陳玉鳳指出,在護理人員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平衡過高的護病比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挖東牆補西牆」的跨科支援調動,但也讓護理師承受更多的壓力和風險。
陳玉鳳做了一個比喻,好比讓婦產科的護理人員去照顧腫瘤科患者,或眼科醫師幫做大腸直腸外科的痔瘡手術,但畢竟術業有專攻,此方法雖然能節省人力成本,卻可能增添患者的生命危險,而她也實在無法苟同「做功德」的行徑。
最近又接獲護理師爆料,家人臨時過世臨時向護理長報備隔天請喪假,對方卻回應「你突然請假是要誰幫你代班」、「難道都不能提早排休」,讓當事人無奈回應,「我怎麼知道家人會突然發生這種事?要怎麼提早排休奔喪?」
陳玉鳳說,急診室壅塞、床位不足、關床等問題在去年6月就已浮上檯面,不過當時的衛福部官員對外否認,直到醫護或相關團體出面回應才承認有此問題。
陳玉鳳指出,前電視台主播薛凱莉大學就讀護理系,目前在美國擔任護理師,據薛凱莉表示,當地護理師年薪約260萬元,且1名護理師只照顧3名患者,還能準時下班,反觀台灣護理師年薪大約只有69萬元,工作內容還非常多。護理師公會認為,長此以往台灣護理師將會出現出走潮及移民潮。
陳玉鳳以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的立場重申,政府想要解決急診壅塞或護理人員出走潮,關鍵的方法還是「增高薪資」,也就是急重津貼、加班雙倍給付、提高健保住院與居家護理點數,其次是「減少雜事」,包括進階、專案、競賽、行政、評鑑,不要再來干擾基層人員,尤其是歌功頌德的各種競賽,再者友善職場,醫院嚴守三班病互比,依循「勞基法」規範,避免職場霸凌、嚴懲暴力,最後是要「穩定護心」,避免任意跨科調動和調派支援單位,加快醫護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