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全國之先 弱勢行人對車警告系統試辦

交通局創全國之先,推出「台南市視障與弱勢行人對車告警系統」計畫,將試辦針對弱勢行人族群和三項車種安裝測試軟體,希望減少車輛撞上行人機率。圖為視障者過馬路。 (交通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府交通局創全國之先,向中央提出「台南市視障與弱勢行人對車告警系統」計畫,將試辦針對弱勢行人族群和三項車種安裝測試軟體,希望能夠減少車輛撞上行人機率。

根據統計,每年約有三千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近五十萬人受傷,增進交通安全為當務之急,車禍發生元素,從車輛、人為和道路、環境因素交叉分析,聚焦在駕駛的感知和反應過程、視覺盲區及失去注意力等,都是車輛撞上行人主因。

另外,「弱勢行人對車告警」系統,將可改善駕駛人視覺盲區及注意力失去等問題,減少車禍發生。舉例來說,台灣現況視覺盲區最大痛點為車子左轉時,駕駛同時要看前方和左方來車,左轉無法停後再開,透過該系統,可在時間點提醒駕駛人。

科技發展,車聯網串連,然單靠車輛本身感測器,只能偵測車輛周圍有限範圍,導致反應時間有限,若結合弱勢行人手持的行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及智慧輔具,可延伸車輛和弱勢行人的偵測範圍,延長駕駛反應時間。

該計畫將針對五個弱勢行人族群,包括視障者、聽障者學生、年長者、一般國中小孩童、婦孺,安裝相關手機軟體,而計程車、公車、小客車等三種車種安裝系統,試辦將於東區、南區等超過一百個路口設置告警系統,希望至少減少兩成撞上弱勢行人機率。

保障行人安全為第一,將於弱勢行人經常出入的松柏育樂中心、南聰北門路校區、國中小等設置AI影像辨識系統,幫助監測車輛和行人的相對距離,在雙方交會前五至十秒,對車輛發出語音和手機APP介面告警。

交通局說,八年前台南開始正式發展智慧有聲號誌和智慧無障礙服務,並研發測試視障手機AI影像辨識,透過科技,讓台南成為對弱勢行人最友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