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鉻汙染場址 種玉米仍超標

後壁鉻米事件場址種植玉米,田中白色區域就是殘留的不鏽鋼爐渣。 (台南社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後壁區嘉田里的一處農地十一年前遭不鏽鋼爐碴場汙染,在經過翻土整治後,七年前解除列管。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長期關注附近農田,發現去年底農民開始種植玉米,但經實勘發現部分農地表土殘留不鏽鋼爐碴且鉻含量超標,最高甚至達3330ppm,嚴重影響作物生長,台南社大質疑當年的整治方式錯誤,也呼籲市府重新整治並檢測玉米是否安全。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召集人黃煥彰指出,二00九年超翔公司在後壁嘉田里崩埤段,租用農地作為不鏽鋼爐碴再利用處理場所,因貯存不當,加上遇上莫拉克風災雨水漫流,造成鄰近農田汙染,被市府公告為汙染控制場址。
 市府命超翔科技提出改善工程,後經市府驗證採樣土壤中重金屬濃度低於土壤汙染管制標,在二0一三年七月解除列管。

台南社大主張不鏽鋼爐渣是農地上的廢棄物,應該要清除而不是翻土攪拌。 (記者施春瑛攝)
 黃煥彰說,他們去年底發現農民在附近的農地上種植玉米,但卻在部分農地表土上看到呈白色狀的不鏽鋼爐碴,經實際檢測,發現玉米生長較好的地點鉻含量約100ppm,在法規管制標準值250ppm以下,而玉米植株死亡的地點鉻含量約918ppm,土地呈面一片死白的地點鉻含量則高達3330ppm,農作物根本長不出來。
 黃煥彰質疑當年使用上下翻土的整治方式根本是錯誤的,他說,不鏽鋼爐碴鉻含量高達2000至4000ppm,當其廢棄於農田,經過雨水沖刷溶解後,會進入土壤中,影響農作物生長,該處的不鏽鋼爐碴環保局認定為非土壤,既然是非土壤就應該先進行表土清除,結果經市府解決列管的農地表土竟然還殘留不鏽鋼爐碴。
 黃煥彰指出,鉻含量超標會傷害植物的根部,影響植物生長,雖然比較不會影響到果實,但還是不免會有食安隱憂,除了呼籲市府應儘速重新整治並檢測玉米的安全性,對於農民的損失也應要求汙染行為人負起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