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珮珊
過往,母親是呼嘯在廚房的龍捲風。「站邊邊別擋路,我自己來比較快。」威猛,近不得身。於是成長時期的我與妹妹常候在飯桌、仰望天際,期待女超人上菜,蔥燒雞腿、酥炸紅新娘、石鮔排骨湯,醬香味鮮色美,母親從不因職業婦女的時間壓縮,打折菜色的外貌與內裡。只是我當時疑惑,女超人送完菜為何不坐下?總說:「我晚點吃。」
久而久之,姊妹倆自然長成君子,遠庖廚。
「媽,別擔心,我來做飯。」那年我卻這樣說。父親因糖尿病惡化從離島來台北就醫,為了重整飲食習慣,我與母親商議讓他暫居台北。我開始學著烹飪,時常還得電話向母親求助做菜技巧,卻也趁機向她輸出新學習的健康料理概念。「可是不加糖不好吃啊!只放一點醬油怎麼會香?」生於台南帶有美食魂的母親試圖掙扎,便也嘟囔幾聲。之後,卻在聽聞父親血糖指數日漸美麗,默默收納了建議。於是,家裡的餐桌風景越見鮮活,母親及我複製自母親所烹調的經典大菜都有了少油少鹽少醬的新貌,或許是少了幾分可口吧,卻多了綠影、繽紛及心意。
一餐一餐,工作與家務匆忙間,一日,我竟也在煮完飯、胃口盡失的疲累下說出:「你們先吃,我晚點。」於是,懂了當年的母親。
而這個「晚點」慢慢入了妹妹的眼。「姊,週末我煮火鍋吧。」有次她突然說。我特意告知母親並開玩笑:「妹要掌廚呢,不愛動炒鍋的她說要煮火鍋,那有什麼技術含量?菜洗洗往鍋裡丟不就結了。」「妳要多給妹妹鼓勵。」只是,不待我誇,鮮少對我與母親費盡心思端出的盤菜給評語的父親,卻每每主動盛讚小妹的火鍋「好吃!」。於是她端出的鍋越見花俏,扇貝鮮蝦、壽喜肉片,還驕傲宣示:「30分鐘就能備菜出鍋!」展現她專案管理師的快狠準。之後還鑽研起氣炸鍋、烤箱等效率料理,大秀醬烤肋排、金針菇肉捲等菜色,豐富餐桌的同時,也以速度感顛覆「慢工出細活」,完全走出不同於母姊的康莊大道。
於是,家裡的上菜時分,炒鍋、電鍋、氣炸鍋、烤箱、火鍋都能使力了,全家圍坐用餐,一個人也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