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資料照)
■林泰和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不到兩個月,掀起關稅大戰!對加拿大、墨西哥課徵關稅朝令夕改,但對中國大陸額外累加關稅達百分之二十,即使遭到中方(中國大陸)反制,目前仍然文風不動。美中戰略對抗的結構更加確定!
美國狂揮關稅大刀,砍向有貿易協定對鄰國加拿大、墨西哥,令人意外;而其政策反覆,令國際瞠目結舌。但是,在美中的關稅戰卻是你來我往,即使雙方沒有關閉對話管道,卻還看不到討價還價空間。
美陸互祭制裁 川普不急妥協
美國對中國大陸這波累加百分之二十關稅,使得中國大陸銷美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將升至約百分三十三。中國大陸祭出兩波反制措施,包括二月十日起,對美國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加徵百分之十五的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氣量汽車和皮卡加徵百分之十關稅。
三月四日起,大陸對美國雞肉、小麥和玉米課徵百分之十五關稅;其他如大豆、高粱、牛肉、豬肉、海鮮、乳製品,以及水果和蔬菜將被徵收百分之十關稅。另外,還將十五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控名單、十家美國企業列為不可靠實體清單。
大陸外交部稱 「美方如果別有所圖,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或任何形式的戰爭,中方將奉陪到底。」但是,美國後續還有包括鋼鋁百分之二十五關稅預定十二日生效,川普還預告四月二日起,對所有國家將無差別實施「對等關稅」。
美國十大貿易逆差國排名,目前以中國大陸二千九百五十四億美元排名第一,墨西哥一千七百一十八億美元居次,第三位是越南一千二百三十五億美元。美國向全球實施「對等關稅」,中國大陸商品透過第三地洗產地銷往美國的管道,恐怕將難有迴旋空間。
川普對中國大陸經貿戰,目前還不急著妥協,反映美國在經貿、外交、安全議題,將對中政策列為最優先順位。包括川普急於想在俄烏戰爭中抽身,亦與全力布局印太對中、離間俄中關係,有戰略連動。

美歐關係生變 歐洲終於覺醒
川普想趕快達成俄烏和平協議,並已對烏克蘭亮出「不可能恢復失土」、「加入北約機會渺茫」的底牌,並以停止軍援及分享情報等手段,極限壓迫烏克蘭;相對的,川普並沒有要求莫斯科讓步。
美國與歐洲的跨大西洋聯盟關係已經生變。二戰後,從一九四五年迄今,美國一直負擔歐洲的安全,現在對川普而言,八十年夠久了,並持續施壓歐洲增加國防開支。
二月十四日的慕尼黑安全會議,美國副總統范斯對歐洲提出嚴厲批評,要求歐洲對自己的安全要負起更大責任;歐洲終於覺醒,美歐跨大西洋關係走向終結。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三月四日提出了一項名為「重振歐洲軍備」的計畫,鬆綁各會員國財務限制,籌集八千億歐元,增強歐洲防務能力,如防空系統、導彈、無人機及反無人機系統,以及火炮系統等。
其次,德國在日前選舉中勝出的由基民盟和基社盟兩黨組成的聯盟黨,也決定和社民黨聯手,利用政府重組前的國會多數,修改憲法負債門檻,擴大政府支出,以便大規模重整軍備,並設立一個五千億歐元的特別基金,用於未來十年的基礎設施修復。
陸歐矛盾多 投資協定難復活
此外,針對歐洲的核保護議題,法國是目前歐盟唯一擁有核武的國家,法國總統馬克宏亦於三月六日提議,法國的核威懾力量可被納入「其他歐洲國家的防禦體系」。
但儘管如此,美國在歐洲安全所扮演的角色,在可見的未來還是無法被替代。原因有四:一、法國加上非歐盟的英國,核武數量遠不及於美國;二、歐洲情報、衛星等能力不若美國;三、歐洲武器種類多達一百六十多種,整合困難;四、歐盟二十七個會員國,誰來當頭?
「歐洲軍」倡議多年,始終無法實踐,原因在於歐洲安全長期太依賴美國。如今,美國壓力來了,即使很難再以拖待變,短時間內仍難達到「戰略自主」;對歐洲而言,眼前更急迫的問題,恐怕是俄烏戰後的維和部隊該如何組成傷腦筋。
至於美歐關係生變,是否讓擱置的「歐中全面投資協定」敗部復活?目前觀察是保留的。主因有四:其一,美中對抗結構已定,歐洲很難和美國逆風而行;其二,俄烏戰爭中,歐洲認為中國大陸立場挺俄。
其三,美對中發動貿易戰,大陸內需市場疲弱、外銷貨品有可能大量向歐洲傾銷?其四,當初歐洲議會以人權問題而擋下「歐中全面貿易協定」,如果中方人權議題在歐洲的放大鏡下未解套,如何重啟貿易談判?
三位一體 台美關係更緊密?

再看台美關係,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日前在白宮宣布加碼對美投資一千億美元,引發熱議,並出現強化台美關係或弱化台灣「矽盾」的不同觀點的討論。
去年台美雙邊貿易總額達一千五百八十六億美元,成長百分之二十四點二,推升對美出口占比上升至百分之二十三點四,寫下二十四年新高。但兩岸貿易依存度呈現下滑態勢。
財政部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去年對中國大陸(含香港)貿易總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百分之二十八點五七,創下十年來新低。兩岸貿易與台美貿易一下一上形成明顯對比。
台積電擴大投資美國、日、德,持續加速全球布局;從台美貿易觀察,台灣未來勢必還會加碼對美投資、採購。台美在科技、安全、經濟綁在一起,三位一體的發展,台美關係將愈形緊密。
中日韓外長會議即將於三月下旬在東京登場,預期為年底前三國領導人峰會鋪路外,可能會討論因應川普關稅戰等;至於東北亞的安全議題,不會有實質進展,因為日、韓對美國的安全依賴結構並沒有改變。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