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川普接連放話,要求北約(NATO)、日本增加國防經費,否則考慮放棄與北約、日本的協防關係,這讓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與歐亞盟友共同建立的安全防衛機制頓顯岌岌可危。中華民國雖與美國並沒有正式協防關係,但仍屬美國在亞洲防衛機制的重要一環,如今美歐、美日同盟關係陷入嚴峻考驗,台灣應謹慎應對。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歐國家為阻擋蘇聯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一九四九年由美國、加拿大與歐洲十國成立NATO,兩大勢力在歐洲形成對峙,但始終未敢互越雷池一步。一九八0年代末期蘇聯、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相繼潰敗(即「蘇東波」),華沙公約組織煙消雲散,但北約依舊繼續承擔起防衛民主價值的責任,甚至版圖還往東拓展到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簡言之,二戰之後的冷戰時期,全球維持相對和平、穩定,由美國主導成立的NATO厥功甚偉。
《美日安保條約》則是於一九六0年簽署,在此之前的一九五四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但因美國與中共政權建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於一九八0年一月一日廢除。一九九五、九六年發生台海危機,一九九七年美日發布《美日安保防衛新指針》,列出日本遭受軍事攻擊「有事」時的合作,以及日本「周邊事態」的因應。質言之,《美日安保條約》是美國亞太安全戰略的主要支柱之一,而其安保範圍則包括日本及日本周邊。
儘管NATO和日本是圍堵共產勢力擴張的兩大關鍵力量,但如今川普卻是興趣缺缺,甚至聲言放棄,這與川普的商人性格有關。首先,川普交易著重談判,而談判的對象則是「對造」的首腦。川普第一個任期處理朝鮮半島核武問題,談判對象是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今年一月他開始第二個任期,為停止俄烏戰爭,直接與俄羅斯總統蒲亭通話;為停止以哈衝突,美國打破慣例,直接與哈瑪斯組織談判。在這幾個案例當中,美國的「盟友」在川普眼中都淪為配角。
其次,川普的商人性格,讓他相當注重「性價比」。他在第一個任期就要求北約國家將軍費支出提高到GDP的百分之二,日前他進一步要求提高到百分之五,否則考慮放棄北約。他對《美日安保條約》不滿,「如果日本不付錢,我們就不會保衛他們」,美國準國防部次長柯伯吉要求日本將軍費支出提高到GDP的百分之三。質言之,川普認為目前北約、日本軍費支出偏低,讓美國被占了便宜,「性價比」不足。
川普看淡美歐、美日同盟關係,台灣必須思考兩大問題。首先,近年來兩岸當局毫無互信基礎,台海成為國際關注的衝突引爆點,而川普則一再表示他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是好朋友。換言之,儘管民進黨始終認為台美關係堅若磐石,但在川普眼中,要避免台海爆發軍事衝突的「對造」首腦是習近平,台灣的角色是否正如烏克蘭?
其次,柯伯吉要求台灣將軍費支出提高到GDP的百分之十。前年台灣GDP約二十六兆六千億元台幣,百分之十約兩兆六千六百億元,接近前年中央政府總歲出,台灣承擔得起嗎?
應對川普臉色轉冷,北約決定投入約二十七點八兆元台幣強化國防工業,日本首相石破茂強硬回應日本也有提供美軍基地,「日本的防衛支出由日本決定」,台灣也當自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