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委託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與台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於航港局大會議室合辦「郵輪食材採購說明會」,邀集了台灣本土的食材供應鏈夥伴,包含了蔬菜,水果,產地集貨商及水產品供應商、通路商及冷鏈物流商齊聚一起簽署「意向書」凝聚共同推廣的強烈意願,也藉此機會同時與多位郵輪航商代表交流。
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理事長劉詩宗表示,疫後郵輪旅遊已恢復,預計114年郵輪來台(母港+掛靠港)達562艘次,而且比疫情前更多的大型郵輪載旅客量,將很快超過疫情前的高峰,國際郵輪商青睞的台灣食材,主要在意
1.海鮮產品,2. 熱帶水果,3. 茶葉與咖啡,4. 米與加工食品,5. 冷凍食品與調理包,以上食材在取得國際食品認證(HACCP、ISO 22000)等,即可建立穩定優質供應鏈。協會希望藉此食材供應鏈建立夥伴平台,藉以媒合郵輪商與供應商,推廣台灣優質食材登上郵輪。

本次說明會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交通部,航港局均派長官蒞臨與會,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經濟部商業署,農業部漁業署也都派代表出席,活動在長官上台見證「意向書」簽署,並主持啟動儀式及相互交流,郵輪產業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郵輪旅遊是國人樂於接受的旅遊方式,疫情過後郵輪公司恢復開航來台,在推動郵輪旅遊已見成效的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積極著手規劃,推動擴大「郵輪食材在地採購」,國際郵輪業者對台灣食材的興趣日益增加,包括台灣農漁產品的高品質、多樣性,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的嚴格標準。此外,台灣位處亞太航運樞紐,能夠快速供應新鮮食材給停靠港口的郵輪,這也提升了母港的服務方便郵輪業者的補給作業!未來協會將積極媒合郵輪商需求端,以達成台灣產品真正登上郵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