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3地文化 繡界探險開展

台南應大刺繡研發中心與雲林文化觀光處合作,策劃「繡界探險」成果展,透過刺繡藝術串聯雲林、台南、屏東學校與在地社區,推動傳統刺繡文化的創新發展。(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與台南應用科大全球刺繡研發中心合作,策劃「繡界探險─刺繡文化之旅」成果展暨刺繡體驗活動,透過刺繡藝術串聯雲林、台南、屏東的學校與在地社區,推動傳統刺繡文化的創新發展。

繡界展覽至十八日止,規劃三大展區,其中「消失的針線─刺繡技藝與記憶延伸」展示台南應用科大師生創作,透過多元刺繡技法,讓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提升刺繡藝術的當代價值。南應大刺繡研發中心主任林妙姿表示,此次展覽不僅展現刺繡藝術的可能性,讓社區與學校透過工藝傳承地方文化,深化文化認同。

「雲林縣大埤刺繡地圖」結合雲林縣大埤鄉吉田社區發展協會與仁和國小居民,將刺繡藝術與社區文化。協會理事長謝昭奇表示,透過刺繡文化探險、藝術工作坊與故事分享,呈現大埤地方特色。

還有學生與在地的創作展區《原住民珠繡與童話布書》,由內埔農工師生將原住民珠繡技法融入珠寶盒設計,展現民族工藝的創意發展。由雲林縣新生國小師生以花生等在地農特產品為創作靈感,以2025繡出雲林農特產,結合地方特色與刺繡藝術。

此次展覽匯聚產官學合作,增進在地文化認同感,串聯雲林縣政府、南應大刺繡中心、雲林縣吉田社發協會、新生、仁和國小、屏東縣內埔農工及海德堡短期補習班,共同推動刺繡藝術的傳承與創新,落實USR,促進傳統工藝的當代傳承與創新應用。

雲林媳婦、南應大刺繡中心老師莊央姍表示,展覽透過刺繡藝術,將長輩、學生與社區鏈結,一針一線轉譯地方文化傳承在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