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超群∕特稿
總統賴清德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針對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滲透與間諜活動,提出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並擬修陸海空軍刑法,對現役及退役軍人加強約束。此舉看似強化國安,實則充滿政治算計,尤其軍事審判制度的恢復,與民進黨當年反對軍法的立場截然相反,充分暴露政策的反覆與雙重標準,讓司法淪為政治工具。
二0一三年,陸軍下士洪仲丘因被不當管教致死,引發全台怒火,民進黨以此為契機,強烈批評軍法制度,稱軍事審判侵犯人權、缺乏透明,並主張將軍審案件移交普通法院審理。時任民進黨立委顧立雄痛批軍事審判是「黑箱作業」,不符合現代法治社會的要求,要求全面廢除軍審制度,並強調「軍法審判已成為威權遺毒,不應存在於民主社會」。民進黨藉由此案,成功推動《軍事審判法》修法,終結了行之有年的軍法體系。
然而,時隔不到十年,民進黨政府卻突然改弦更張,以國安之名,推動軍事審判恢復,甚至擬修法擴大對退役軍人的監控與懲治。當年高喊人權的顧立雄,現為國安會秘書長,卻對軍審復辟不再反對,民進黨的立場前後矛盾,恢復軍事審判,表面理由是防範共諜滲透,實質卻有選擇性執法之嫌,恐成為政治整肅的利器。
賴清德聲稱現役及退役軍人涉共諜案占比高達百分之六十六,將軍人群體視為高度危險的「內部敵人」。此舉不僅加深對軍人的汙名,更恐透過軍事審判手段,對不符合政府意識形態的退役將領與軍事專家進行政治清算,造成寒蟬效應,嚴重侵害人權。諷刺的是,這些事件的發生都是在民進黨持續執政的九年間。
當年顧立雄等人斥責軍審違反人權,如今卻默許軍審復辟,民進黨的政治反覆昭然若揭。賴政府以國安為名,行政治清算、對內製造敵人,對外挑起戰端,將台灣人民推向危局,未來恐將陷入難以挽回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