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國家公園發表《口傳台江》 3大篇章訴說歷史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發表《口傳台江—奇譚、俚諺語故事》一書。(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十四日發表《口傳台江─奇譚、俚諺語故事》一書,分成奇譚、俚諺與故事等三大篇章,將知識性的學術調查轉為史普性書籍,以不同形式訴說台江歷史,代代流傳的生命經驗與深具文化厚度的故事。

台江處長謝偉松表示,《口傳台江—奇譚、俚諺語故事》一書是繼一一二年出版《神行台江—神祇與厭勝物傳說》之後,再次邀請台南大學教授戴文鋒、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楊家祈共同執筆,分成奇譚、俚諺與故事等三大篇章,介紹台江地區豐沛多元的口傳文化,包含地方信仰傳說、拓墾故事及在地俚諺。

公塭仔萬安宮、溪埔寮安溪宮合組的「百足真人蜈蚣陣」。(記者陳治交攝)

戴文鋒、楊家祈執行台江處無形文化資產調查,歷經二年的爬梳、整理,《口傳台江》呈現過往累積至當代的台江口傳文化。戴文鋒指出,本書以台江國家公園家園守護圈作為範圍,凸顯台江地區所保有的口傳文化,「鄭其仁墓前的石馬」僅在永康區鹽行、洲仔尾一帶流傳,傳聞石馬因所在的墳墓是靈地,被靈氣聚集的石馬會走動,偷吃農作物,氣憤的農民就把石雕馬的腳給打斷。

楊家祈說,日治時期安平地區設置許多軍事相關設施,二戰期間成為美軍攻擊標的。神奇的是,砲彈大多落在安平聚落外之魚塭或外海,安平人認為「安平媽」顯靈,以布巾包裹砲彈,或以裙襬或手,將其丟置聚落之外或外海。

安平人相信「安平媽」在二戰期間暗中保護安平,未受砲火攻擊。(記者陳治交攝)

昔日曾文溪氾濫改道亂竄,當地人稱為「青盲蛇」,水患後往往會帶來瘟疫、生命財產的損失。公塭仔萬安宮、溪埔寮安溪宮就合組「百足真人蜈蚣陣」,來壓制「青盲蛇」,祈求平安。台南五大香皆有蜈蚣陣作為香陣前導,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