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那些曾經在意的小事

■謝冬淩

兒時,我們總能在大自然中找到簡單的樂趣。每當春天來臨,小夥伴們總喜歡結伴去採集三葉草,它的學名叫做酢漿草。在一片繁茂的草叢中,大家瞪大眼睛,仔細搜尋著那些根莖粗壯的寶藏,小心翼翼地連根拔起。然後,一只手穩穩地握住根部,另一只手輕輕一折,酢漿草內部的纖維便如絲般展現出來。接著,我們將莖稈剝離至葉片基部,製成簡易的釣竿。兩個小夥伴各持一根,輕輕一揮,便讓三葉草的纖維相互纏繞,看誰的釣竿最後斷裂,誰就是這場遊戲的勝者。

那時,我內心的爭強好勝被激發到了極致。每天放學後,我都迫不及待地奔向草地,尋找能讓我戰勝對手的釣竿。如果能找到一根特別堅韌的釣竿,我便如獲至寶,滿心歡喜地小夥伴們面前炫耀,享受他們投來的羡慕目光。有一次,我發現了一根無比堅固的釣竿,用紙巾精心包裹,生怕它折斷。然而,第二天它便因脫水而枯萎,我失去了這份珍貴的寶貝,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彷彿失去了世界的色彩。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沉迷於在方格本上的書寫藝術。每當我滿懷激情地在稿紙上揮灑筆墨,被老師評為「優秀」並張貼於教室外的展示牆上時,那份自豪感便如潮水般湧上心頭。為了獲得更多的認可,我養成了將草稿謄寫到方格本上的習慣。然而有一次,我在謄寫時,竟不慎走神,遺漏了一行文字。慌忙之中,我用透明膠帶進行補救,但那幾個字依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我緊張得手心沁出了細密的汗珠,因用力過猛,脆弱的紙張竟被我撕破了。那一刻,我的臉頰瞬間染上了緋紅,心跳如鼓,焦急與懊悔交織在一起。我匆忙找來新的稿紙,重新謄寫,但無奈稿紙有限,我不得不忍痛刪減了一段內容。望著那不再完整的作品,我悵然若失,彷彿預感到悲觀的結果。在等待批閱的漫長日子裡,我陷入了深深的沮喪,對媽媽說:「這次可能會很差。」然而,媽媽讀完後卻無比寬慰地告訴我:「沒關係,寫得很好。」曾經的我將漂亮的字跡和優秀的作品視為成功的唯一標誌,後來才明白,努力思考和堅持寫作的過程遠比結果更加珍貴。也正是這樣,我養成了常年筆耕不輟的習慣,讓寫作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去年,我和愛人共赴港澳之旅,我們熱衷於打卡各種美食、景點,並拍攝照片留念。我交給愛人的任務是捕捉美好的瞬間,為此我們在構圖、光線等方面進行了無數次討論,甚至爭吵。一天下來,相機裡留下了許多普通的「廢片」。我無奈地歎息:「沒有好看的照片,好像就沒來過這個地方。」

今年,當網盤裡的回憶提醒我們「那年今日」時,我們共同回憶起那次旅行的點點滴滴。愛人笑著調侃道:「那些照片躺在相冊裡吃灰了,好像我們旅行回來都沒好好看過。我還記得你在街道上做出的滑稽表情呢。」我不禁啞然失笑,意識到旅行的意義遠非幾張精心修飾的照片所能概括。那些看似笨拙的照片反而成為了珍貴的記憶。

生活中的得與失構成了人生恒常的主題。清晨我讀到一句話:「生活中,我們總把很多事情看得很重要,但總是會有很多的困境和不如意。期待的事情,也常會落空。人生大概就是這樣一種輪回,像四季輪轉。失去了春天,迎來了夏天;失去了夏天,秋天的豐收又走進了我們。」

因此,我告訴自己,要慢慢放下那些看似重要的東西。因為所有失去的,終將以不同的形式回歸。人生的旅途漫長,不到最後,沒有人看得清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