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煌
對我來說,通常偷偷翻牆的目的只有一個,買根鳳梨心吃。
輕易而偷偷翻過上鎖的校園圍牆側門,一條窄窄小巷就沿著圍牆邊迤邐而行,一端與校門口同時接到大馬路,另一端蜿蜒穿過不遠處的一間小小城隍廟廣場,然後往內裡繼續繞道一些人家小巷,再通過一處殺豬屠宰場,最後也接通另一條馬路。
不過,凡有城隍廟之前,必有廣場,廣場之前必有大榕樹,大榕樹下必有小販,小販必賣鳳梨心。
那時,只要一出鳳山小鎮,郊區的大片田地上空不是飄著甘蔗,就是鳳梨的甜味,濃濃的,像南部的熱風,也讓人飄起懷念的甜味。
我們就是時常特意經過小巷,順路湊熱鬧去瞧瞧殺豬屠宰場裡那一格格矮矮水泥隔間的有氣無力的豬,然後穿過城隍廟前滿地榕葉的廣場,在榕樹下小販的攤子隨手買一隻冰過泡過鹽水的,用長竹籤插住的鳳梨心,偷偷放在書包裡,從校園側門帶進學校教室。
不夠吃,還想,就翻過上鎖的校園圍牆側門。
鳳梨心,在那年代,工廠的機器很快速地就能豎著取下自鳳梨那中心如圓柱狀的粗糙纖維部位,留下的一圈圈果肉就加入糖水製作成鳳梨罐頭,廢棄的一根根鳳梨心就被當成小孩眼中的甜點零食。
在校園圍牆外,每一支帶著黃澄澄甜味的鳳梨心,被放置在一些碎冰塊的水桶中,然後蒙上一塊大毛巾保溫,當一支支鳳梨心在被由冰桶裡取出,然後快速被浸淫到鹽水的小桶裡,外表帶著稍稍鹹味的鳳梨心就往往能吸引住無數的渴望小眼睛,事實上,即便不冰過不泡過鹽水,也一樣甜,一樣脆,一樣有噴汁的水分,一樣叫人垂涎。
不過,那時我不明白為何學校強硬規定我們不能在校外小販那裏買鳳梨心吃,說法是,不衛生。
但是,根據一些說法,鳳梨心在外表薄薄浸泡一層鹽水後,吃起來會更甜更有滋味,而且還能殺菌。
我的祖母也是這樣認為的,因為他們那一代人就經常用鹽醃東醃西,也說是可以殺死細菌。
祖母在家也很愛吃鳳梨,她的假牙吃不了粗糙心只能吃較軟的果肉,所以多數時候的鳳梨心就歸我這長孫,為此祖母還說:「鳳梨心先在水裡泡一下鹽水,除了吃起來更甜外,也較不會咬嘴,不會嘴破。」
我問她:「為什麼?」
她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只知道大家都這樣做,都這樣說啊。
然則,我喜歡的吃法是,在鳳梨心外面又會沾上一點酸梅粉,這也源自祖母的口味,她即便吃果肉也會沾點酸梅粉,說那會好吃到鬥舌。
但為何如此,如今猜想,大抵上是生活滋味中的一點創意吧,就像南部吃番茄時沾的那種五味雜陳的醬料,酸甜鹹辣具備,鳳梨心有了一點點酸梅粉的甘美,似乎也覺得更對味。
不過,包括祖母在內的家裡的人,沒人知道我也經常偷偷翻出校園的圍牆,還是為了那支即便不冰過不泡過鹽水,和沾上酸梅粉,也一樣甜,一樣脆,一樣有噴汁的水分,一樣叫人垂涎,黃澄澄的鳳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