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第二十五屆「二0二五文化研究年會」十五至十六日在靜宜大學舉行,今年主題「亂碼/Code Breaking」,緊扣時下最夯的AI人工智慧,並透過文化研究的視角,探討對語言、敘事、藝術、影音傳播及政治等,所帶來的挑戰和衝擊。會中特邀請台、美、澳知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同時透過三場圓桌論壇與來自日本、美國、新加坡、澳洲、英國、比利時等國學者,針對十七個主題發表精湛的研究成果,吸引逾六百人參與盛會!
靜宜大學校長林思伶表示,這場文化研究年會對靜宜大學、文化研究學會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該校以文理學院起家,十分重視人文社會科學、語言、外語;近年來積極轉型成為「新博雅大學」,因而相當注重跨文化對話及多元議題。
林思伶指出,此次會議涵蓋文化、媒體、性別、空間及文化符碼等相關議題,跨學科對話和激盪,能夠展開新的視角、新的理解來認識當代社會;開放的態度和視角,正是研討會最大的價值。期待透過研討會能夠整合不同領域的學術對話,為學術界帶來更深刻、長遠的發展和啟發。

靜宜大傳系主任余國強表示,該系長期致力於跨領域對話和知識交流,此次研討會匯集國內外的跨領域專家學者,相信透過兩天的交流能讓「亂碼」成為跨知識領域對話的「密碼」,並開啟文化研究更多的可能性。
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靜宜大傳系教授王孝勇說,文化研究學會從一九九八年成立至今邁入第二十六年;每年透過年會、國際研討會凝聚共識。「文化研究學會」是亞洲地區第一個在台灣的文化學會,也是台灣在人文社會知識領域上與國際接軌的第一個學會,相當不容易。

王孝勇指出,今年主題「亂碼/Code Breaking」,邀請各領域人文社會研究者,分享相關議題的理論實踐、案例分析、創新策略與跨學科研究;並集思廣益及學術辯論,針對各樣文化、性別、資本、國族與全球政治,和生成AI等新興技術演算法所塑造的體制提出批判與檢視。希望能夠拓展從人文的面向,探討對AI的深層反思。
此外,研討會也邀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畢恆達、澳洲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美術館館長Ari Heinrich、美國衛斯理學院東亞語言與文化學系教授宋明煒,分別以「臺灣的街頭塗鴉文化」、「疫情時代的公共藝術:二0二0年雪梨雙年展中的擴散編碼」及「系統故障:與『現代』割裂的文學的『當代』與『未來』」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會中同時展開以「跨、界:兩岸地緣政治的多重景觀」、「鄧麗君、校園民歌與造音翻土:重新對談台灣流行音樂」及「原住民族流行音樂:趨勢與挑戰」為題的三場圓桌論壇,共同探討兩岸地緣政治關係的多重面向與最新研究及多元、快速變遷的音樂曲風,隱藏著部落文化消逝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