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長彭啟明將成立空氣品質監測與預報中心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環境部長彭啓明十七日指出,新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可於四月初對外界公布,環境部後續將配合成立空氣品質監測與預報中心,讓空氣品質監測、預報及防制一體化,並希望預報中心可於今年六月底前掛牌運作。

彭啓明是向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就「氣象變異致國內空品惡化,精進預報與跨部會應變作為」提出專題報告。

彭啓明受訪時表示,環境部內部會議也提出空氣品質治理之難解的問題有待突破,包括民眾期待空氣品質越來越好,可是現在掌握的工具還有資源還不夠,可能只有靠淨零才有辦法改善空氣品質。

另外,很多民眾也認為煙囪是很大的排放源,但現在發現汽機車等移動汙染其實遠超過固定汙染源;也有很多的民眾關心住家、學校附近可能有工廠,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

彭啓明指出,新空品政策白皮書預訂三月底前撰寫完成,四月初對外發布,就相關議題作為後續空氣品質改善的參考。

對於學校附近可能有明顯的固定汙染源,影響學生健康。彭啓

明指出,由於台灣因為地狹人稠,所以會發生工廠在學校的旁邊的情況,將會與教育部、經濟部配合執行校園空氣品質改善計畫,學校周遭的工廠,若是新設會要求更好的規範,既有的就是加強監測;到底兒少族群空氣品質標準要設多少、高中職以下的兒少教育及活動場所會規範,都會跨部會討論、研議。

彭啓明表示,為強化移動汙染源管理,針對特定區域地方政府會劃定空氣品質維護區,限制高汙染車輛進入,截止今年三月,全台共劃設八十五處空氣品質維護區;如家長接送小朋友,車輛會有怠速運轉的問題,未來希望學校周邊也可以納入空維區範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