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十九日起連兩日舉辦「APEC空品感測系統解決方案」國際研討會,邀集印尼、日本、馬來西亞、祕魯、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八國專家學者與會,交流分享空氣品質環境監測發展及城市治理經驗,透過經濟體間的互動合作,促進APEC區域環境政策的共同發展。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表示,全球每年約有七百萬人死於空氣汙染相關疾病,突顯空氣品質監測的重要性。工研院所開發的微型 PM二點五空氣品質感測器已技轉經昌公司,導入縣市地方空品監測網與全臺七大商港進行即時空品監控,思維科技進而搭配其所發展智慧預警平台,與多個地方政府合作應用,即時掌握空汙事件監測及預警通報。另有璞倍科技整合空氣品質感測系統,針對工業區複雜的汙染源進行追蹤,有效提升空品效率。工研院亦開發物聯網臭氧感測器,精準掌握地區臭氧濃度變化,將可協助政府進行治理參考。
APEC空品感測系統解決方案國際研討會聚焦「智慧感測技術發展」、「運用空品物聯網之環境治理」、「空品物聯網產業應用」三大主軸,此次會議特別安排參訪環境部空汙感測物聯網監控中心與臺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展示臺灣空品物聯網之智慧監控中心、數據分析平台以及實時預警系統等重點場域,透過實地技術觀摩,讓參與的APEC經濟體成員更加了解臺灣在空氣品質監測技術的創新應用情況與實務經驗,協助APEC成員在亞太區域空氣品質監測技術的創新發展,拓展臺灣環境監測技術發展的國際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