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看法〉非義消卻穿制服 可能認知出狀況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日非義消人員穿EMT(緊急救護技術員)制服遭爆身分涉偽造。醫師表示,這可能跟自我認知致心理防衛機轉有關,應注意假冒身分者是否需要協助調整認知、有無意願被協助、是否違法影響公共安全,必要時讓專業介入。

台中市日前發生幼童溺斃事件,一名自稱「YUKI」的非義消人員穿著EMT字樣服裝到場協助CPR,後續卻被爆出身分、性別到國籍等資訊涉偽造。

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李俊宏表示,非義消卻穿著EMT制服,可能牽涉到所謂的心理防衛機轉,也就是保護與增強自我的功能。「人設」並不是網路時代才有的概念,在日常社交場合中呈現的樣子跟真實狀況不見得畫上等號;當自我認知與如何認知這個社會落差過大時,就會啟動防衛機轉。

李俊宏指出,相對成熟的防衛機轉會符合法規與社會期待,但有些可能反而跟社會期待背道而馳。以上述個案來說,因為不清楚其背景、成長過程,無法判斷為何選擇這種呈現方式;若身邊有類似情形親友,現在有很多求助管道,可以試著用比較緩和的方式,提醒對方尋求專業介入。

他強調,「是否需要協助銜接到成熟的防衛機轉」、「是否有意願接受協助」、「法規面上是否影響公共安全」是重要關鍵。有些人不斷假冒身分恐是蓄意犯罪,但也有人只是想回應外在期待,或可能對某些事物有強烈念頭。心理跟生理會互相影響,對於生育有強烈念頭,甚至出現「假性懷孕」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