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身高185公分、體重131公斤(BMI38.3)的34歲王姓男子,因病態性肥胖導致糖尿病前期、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症及膝蓋疼痛,需長期服藥控制,他嘗試飲食控制與運動等方式減重,卻無成效;經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合併雙通道胃小腸繞道手術」(俗稱縮胃繞腸),成功減重46公斤,體重降至84.8公斤,不僅擺脫糖尿病前期與高血脂問題,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膝蓋疼痛也大幅改善。
亞東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吳建明表示,體重過重或肥胖不僅影響外觀,更與多種慢性疾病密切相關,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中風、睡眠呼吸中止症,甚至可能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肥胖列為一種疾病,若不積極控制,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縮短6至7年的壽命。
吳建明指出,單靠飲食與運動減重往往難以維持,藥物治療雖有效,但停藥後體重易回升,甚至可能變得更胖,流行的胃鏡縮胃手術雖有一定效果,但費用較高且效果不及減重手術,目前公認最有效且能長期維持的減重方式是微創腹腔鏡減重手術。
微創腹腔鏡減重手術的原理在於縮小胃容量或縮短小腸吸收長度,以減少熱量攝取與吸收,達到有效減重的目的。不過他表示,減重手術並非「一體適用」,應由專業醫療團隊評估患者的個別狀況,量身訂製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以確保安全性與治療成效。
吳建明表示,衡量肥胖程度的標準以「身體質量指數」(BMI)為主,BMI分類為:正常範圍18.5-24.9、過重25-29.9、肥胖30-34.9、病態性肥胖35以上。目前健保規範BMI37.5以上或BMI32.5以上且合併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疾病的患者,可經醫師評估後由健保給付接受手術治療。他提醒,術後仍需搭配良好的飲食習慣及規律運動,才能確保減重效果長期維持,避免體重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