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新生兒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有一個小洞,讓新手爸媽十分緊張。對此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朱映慈表示,卵圓孔未閉合是新生兒常見問題,大多只需要追蹤,待其自行關閉。
人類的心臟構造由2個心房和2個心室構成,而胎兒所需的氧氣、養分均是透過與母親相連的胎盤而來,此來自媽媽的含氧血會經由臍帶輸送到右心房,然後經由卵圓孔跳過肺臟直達左心房,輸送到胎兒全身。因此,卵圓孔是每個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都有的心臟的小洞。隨著新生兒降生,左心房的壓力上升卵圓孔就會被一個像薄薄的瓣膜狀的構造關閉,當該構造沒有關閉好,就會造成卵圓孔未閉合。
朱映慈表示,大多數卵圓孔未閉合的嬰兒不會有症狀,只有極少數會在用力或哭泣時有發紺的情形。這個卵圓孔大多在寶寶出生1個月內會自然閉合,到了2歲約有7成至7成5的寶寶卵圓孔已經閉合,到了成年期仍然有2成5至3成的人卵圓孔沒有閉合完全。
這些卵圓孔平時仍然被瓣膜狀構造覆蓋,在咳嗽或閉氣用力時等特定情況可能會暫時打開,一般卵圓孔大多不需要治療,然而目前針對不明原因的缺血性中風(隱源性中風Cryptogenic stroke)患者,如有卵圓孔未閉合,經神經內科醫師評估有必要,則會考慮轉介心臟科醫師進行卵圓孔未閉合心導管治療。
朱映慈強調,卵圓孔未閉合雖然是新生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常見的問題,大多會隨著成長關閉,台南新樓醫院也提供滿月嬰兒自費新生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在出現症狀前早期篩檢先天性心臟疾病,確保孩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