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慈聖宮主委 追思陳永華參軍

官田慈聖宮主委陳俊銘(前)偕同摯友同道到明鄭參軍陳永華墓園謁祭。(陳俊銘醫師提供)

記者黃文記∕官田報導

清明節將屆,官田慈聖宮主任委員陳俊銘中西醫師偕同摯友同道,前往柳營區明鄭參軍陳永華墓園謁祭東寧王國陳總制諮議參軍,感謝他開發台灣、創建孔廟、辦學興國、屯田墾荒,發展海上貿易,富裕台灣的貢獻。

官田慈聖宮主委陳俊銘表示,為慎終追遠,從十八年前開始利用清明節前夕到陳永華墓園掃墓、祭祖,感念陳永華將軍對台灣的貢獻,也希望年輕一代多了解陳永華的故事。

陳俊銘指出,官田舊稱官佃,明鄭時期,任諮議參軍的陳永華開發台灣,創建孔廟,興盛儒學,辦教育,插蔗製糖,引海水曬鹽,取土燒瓦,寓兵於農,屯田墾荒,發展海上貿易,富裕台灣。永華公創建赤山龍湖巖,安親舊於官佃,三百多年來德澤台灣這片土地的百姓,祈求老祖庇佑台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四時無災、八節有慶、民生富裕、五穀豐登、世世吉祥、代代發展。

陳永華為延平郡王鄭成功的參軍,人稱世子文臣第一,為明鄭治台時期最高行政官及軍官,是為台灣及台南發展打下根基的重要人物。其棺柩雖在清朝初期即已遷葬至中國大陸福建,但原址所留存的明鄭時期墓碑,是陳永華在台開發的重要歷史見證。

陳永華墓年代久遠,在棺柩遷移後,因疏於管理與整理,墓碑直至一九二九年日治時期才在荒煙漫草中被發現,後移回原墓地重建。一九七一年原台南縣府撥交由陳氏宗親會重修為衣冠塚,一九七六年收回管理,建置涼亭與解說牌,為台南市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