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31日警告,根據研究指出,夜間使用手機不僅剝奪了孩子的睡眠時間,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曾遭受網路霸凌的孩子,家長須特別留意。
根據2024年8月由南澳大學研究中心所發表於《青少年(Adolescents)》期刊的研究,研究者以5萬3734名年齡介於7-19歲的學生為對象,研究顯示,約34%的小學生及超過60%的青少年,在晚上該睡覺的時間使用手機;夜間使用手機的頻率和每晚睡眠時間少於8小時的情況在青春期早期達到尖峰,且在年輕的女孩中更為明顯。
研究也發現,遭受網路霸凌的參與者,近75%承認整晚都會查看手機,而未遭受網路霸凌的參與者只有不到一半表示晚上有使用手機。
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許多研究已證實,過度使用網路和3C產品與睡眠影響密切相關。當孩子夜裡醒過來看手機,受到強光和藍光刺激可能導致失眠,或干擾他們的睡眠周期,進而對睡眠和生活造成影響。
吳佑佑進一步說明,半夜使用手機或高度依賴手機的孩子,暴露在網路霸凌情境的風險較高。連大人都不見得能夠控制自己不去使用手機,更何況是孩子?建議家長教導孩子如何有效運用3C產品,更智慧地應用這些工具,避免不當使用影響生活和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父母可透過以下3點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
1、說明而有共識:跟孩子說明不睡覺玩手機的缺點,像是會吸引晚睡的人線上聊天、玩遊戲,常因此不好意思提早休息,可教孩子練習拒絕,或告知對方要先下線。
2、增強給予獎勵:父母以孩子喜歡的事物作為獎勵,當孩子在約定的時間休息就能夠獲得,時間拉長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3、從小目標開始:用手機對孩子來說可能是種紓壓,避免讓孩子產生剝奪感與抗拒感,可利用漸進式的目標設定,幫助他們克服覺得很難的心理障礙,例如從睡覺時間提早10分鐘開始,逐步接近最終目標,較容易與孩子取得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