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戴淑芳、王正平∕綜合報導
疾病管制署1日公布,我國上週新增1起百日咳家庭群聚,是3月20日確診2個月大女嬰的同住家人,分別為媽媽和外曾祖母。今年國內累計11例百日咳,創6年新高,其中包含4起家庭群聚。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我國上週新增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南部一起家庭群聚案件,均為3月20日確診之2個月大女嬰同住家人。
防疫醫師李宗翰說明,該女嬰沒有特殊病史,發病時還未到可接種疫苗年紀,3月初開始出現輕微咳嗽,就醫後症狀沒改善且變嚴重,出現流鼻水、食慾降低、嘔吐等現象,3月17日再次就醫,發現呼吸已有哮喘聲、咳嗽次數變頻繁,醫院通報百日咳、採檢並給予抗生素治療,目前意識清楚,已順利出院。
根據疫調狀況,李宗翰指出,採檢發現同住家人中有2人陽性,分別是案外曾祖母和媽媽,且外曾祖母在1月中就出現症狀,媽媽則在3月中出現咳嗽症狀;研判為家庭群聚,並從症狀時序上推測案外曾祖母可能為傳播來源。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名南部女嬰分別到診所、急診、醫院門診多次就醫,第6次至醫院新生兒科門診才確診百日咳;其外曾祖母也陸續就醫共7次,都沒被懷疑過百日咳,直到匡列採檢才確診。針對另外5名家人已進行預防性投藥;該群聚共匡列99名接觸者,其中2人採檢陽性確診,其餘97人將持續監測最晚至4月22日期滿。
百日咳為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一般為5至10天,最長可達21天,主要透過飛沫傳染。羅一鈞提醒,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中嬰幼兒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
針對百日咳的預防,接種疫苗為最有效方法,目前國內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1劑百日咳相關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