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十二軍夫祭 後代家屬追思

安平文教基金會舉辦「安平十二軍夫祭」,軍夫後代家屬暨民意代表上香、獻花。(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清明節連續假期,南市各公墓三日出現掃墓人潮,安平文教基金會在安平湯匙山軍夫墓前舉辦「安平十二軍夫祭」,軍夫後代家屬上香、獻花,充分彰顯國人慎終追遠的情懷。

清明掃墓是我國固有的民間習俗,掃墓民眾準備鮮花素果,扶老攜幼向已故的親人致祭,先是整理打掃墓地環境,擺出祭品祭祀祖先,表達心中的懷念與感謝。安平文教基金會慎終追遠連續十六年舉辦「安平十二軍夫祭」,顯示出對這段地方小歷史的重視,因為這是台灣大歷史的縮影。

文史學者鄭道聰表示,安平第一批軍夫徵調是在蘆溝橋事變後,當時日本駐防台南第二聯隊徵召軍夫支援戰事,成員中有父子檔、兄弟檔,初入戰場即有人陣亡。日本政府為安慰亡魂,在安平建造「故陸軍軍屬墓」,俗稱「安平軍夫墓」,是台灣唯一紀念參戰陣亡軍屬的紀念史蹟。

清明節連期第一天,南市各公墓出現掃墓人潮,台南市政府環保局推廣「環保祭祀」,以花代香、紙錢集中燒,更號召民眾響應以功代金,愛地球又能做公益。環保局表示,一一三年清明節以功代金響應善款達二百一十一萬元、紙錢集中燒三百二十噸,也啟用「淨圓滿」紙錢專用爐,大幅提升整體燒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