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宜蘭綠色博覽會期間,一間風格獨特的「怪奇海產店」正式開張,為饕客帶來前所未有的海鮮體驗。這間別具一格的海產店蒐羅了十二種罕見海鮮食材,搭配獨特的料理手法與充滿趣味的菜名,讓民眾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能深入了解各種海洋生物的原貌、漁業方式及其棲息環境。
走進「怪奇海產店」,顧客首先面臨的挑戰便是點菜。這些料理名稱既奇特又饒富深意,讓人不禁好奇:這些海鮮究竟來自何種海洋生物的哪些部位?店內十二道特色料理包含:「石斑肚-此肚非彼肚」、「聽不懂也看不穿-佛手」、「美味爆發的紅火山-食用藤壺」、「既非果凍也非魚-海蜇」、「那個魚 這個就是那個-小鰭鐮齒魚」、「地震魚 龍宮使者-皇帶魚」、「面惡味美-毒鮋」、「見頭三分補-琵琶鱝」、「瀨尿蝦 從銀幕到餐桌-蝦蛄」、「無眼也無珠-盲鰻」、「季節限定的海濱風味-腳白菜、青海菜」,以及「不如不見-星蟲」。每道料理背後皆蘊含生態知識,等著食客們一探究竟。
以「石斑肚」為例,雖然名稱中帶有「石斑」,但實際上使用的食材並非石斑魚,而是水產養殖的牛蛙、田雞或鱸魚的胃部。這道料理名稱中的「肚」並非指魚腹,而是胃袋,類似於「丁挽肚」(旗魚胃)或「串仔肚」(鮪魚胃)。透過這道料理,店家希望傳達水產養殖如何在減緩野生魚類過度捕撈壓力的同時,做到「全魚利用」,避免資源浪費,充分展現永續海洋的概念。

「怪奇海產店」不僅是味覺的奇幻旅程,更是一場關於海洋生態的深度探索。透過這些令人驚奇的料理,讓人們重新認識海洋生物,進而思考人與海洋的共生關係,為未來的永續發展開啟新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