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沒產茶? 農業局:未達經濟規模

食農教育整合平台茶葉分佈圖上,台南並未列入產區。(台南市農業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農業部茶改場於「茶之魔手」東山茶區啟用典禮上說台南沒產茶,引起部分網友質疑梅嶺一直有茶園。市長黃偉哲與農業局長李芳林三日均對此提出解釋,強調梅嶺確實是有種茶,但未達經濟規模,食農教育整合平台茶葉分佈圖上,台南並未列入產區,農業部統計年報也沒有資料。

黃偉哲說,茶樹種植是以每公頃要有一萬株,才能進入經濟規模。未達一公頃的茶園,不能變成為經濟作物,一定要一次種植一公頃以上,活株達一萬株,才算打開台南茶葉成為經濟規模作物。梅嶺確實是有種植茶葉,但未達經濟規模,所以無法列入開啟台南茶葉經濟規模種植。到目前為止,在食農教育茶葉分佈圖上,台南並未列入產區。

李芳林指出,質疑的網友應該是不了解農業部年報資料專業統計的最低標準要求。農業部茶改場敘述的是經濟作物,而非小規模(一公頃以下)農友種植,如果梅嶺當地種植茶樹未滿一公頃,活株未達一萬株,所生產的茶葉就不能列入農業部年報資料的經濟規模作物。

茶之魔手董事長王賢明說,大約十年前,他在安南區也有種植幾分地的紅玉紅茶,現在也還活著。他當初種植紅玉紅茶只是實驗,因地質不合適,產品並不理想。這次「茶之魔手」積極找到東山適合種植茶樹的地質,並以十五公頃大規模開發,對台南茶業發展所開創的經濟價值,與小規模開發種植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