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大腸癌為國人重要癌症死因之一。醫師提醒,要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規律且及早接受糞便潛血篩檢與大腸鏡檢查是關鍵;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發生率為每10萬人38.4人,更是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且近9成的個案是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衛福部112年死因統計有6791人死於大腸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表示,大腸癌常見症狀包含糞便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或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
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在門診中遇到有明顯症狀病人常常都已是中晚期。
謝文斌說,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妥善治療,存活率達90%以上;若至第4期才確診,5年存活率只剩15~16%。根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2年接受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33%的大腸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