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響應4月11日是世界巴金森日,新竹台大分院神經部的「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以卓越的創新技術與全面性的病人服務,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此獎項彰顯該計畫在巴金森疾病診治領域的卓越成就,並再次證明新竹台大分院在醫療領域中的領導地位。
陳凱翔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化疾病,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家庭造成深遠影響。「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著重於優化深腦刺激術(DBS),這是目前治療巴金森氏症病人藥物波動與異動症症狀的有效手段,優化範圍包含:完整術前評估判斷深腦核區的置放位置,並引進先進儀器定位電極刺激位置,以及術後電腦軟體模擬,接軌國際術後調校技術,解決患者的問題。藥物調整則會量身打造最適合的該病人的治療方案。
智慧醫療應用方面,病人可透過遠距復健醫療在家中進行復健,並藉由多頻道體表肌電圖、電子手寫版和無線三軸加速規裝置精確記錄顫抖的特性與嚴重度變化。自創電子平台將所有顫抖相關指標與治療成果提供給醫師,並與正在研發的可穿戴設備結合,實現病人症狀的即時監測與健康數據分析,從而精準管理疾病。
陳凱翔說,他期待的巴金森氏症治療目標、是讓病人盡可能重拾該有的社會功能。為此,團隊除了醫師為病人進行診斷與治療計劃設計,還包括營養師改善病人營養狀況、語言治療師增強患者吞嚥功能、藥師評估病人用藥效果與副作用、物理治療師矯正患者行走不平衡與軀幹歪斜姿勢,心理師和社工師提供病人心理與家庭支持,計畫成功的關鍵在於多學科團隊的緊密合作。
自新竹台大分院神經部推行該計畫以來,數百名病人受益。臨床數據顯示,超過90%的病人、症狀獲得明顯改善,生活品質評估得分平均提升30%以上,整體治療效果綜合提升36%,病人生活品質中的壓力指標下降23%,病人整體滿意度達90%。
為了進一步推廣正確的巴金森醫療觀念與病友自我照護技巧,新竹台大分院巴金森暨動作障礙疾患全人整合治療中心將於4月19日、5月23日及6月14日、舉辦「巴友健康系列活動」,旨在提升巴友的生活品質。活動內容涵蓋巴友的肌力與平衡訓練、日常營養攝取及吞嚥障礙應對、以及紓壓手作等多項主題,讓病友們在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學習如何更好地照護自己,重拾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