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工藝遶境」展十二日來到最終站新竹,以「風動」為題於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展出,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臺灣工藝之家協會理事長謝嘉亨等各界貴賓共同與會。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致詞表示,「工藝遶境」展覽至今已滿一年,不僅看到資深工藝師、社區工藝師及地方特色工藝師的精彩作品,也有許多特色工藝店家的商品展出,展現出在地特色與臺灣多元工藝的豐富面貌。王時思說,雖然這是「工藝遶境」最後一站,但並不是結束,接下來由工藝中心推出的「臺灣工藝季」活動,將接續展現工藝在臺灣文化藝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期盼未來工藝能成為推動臺灣文化藝術發展的關鍵力量,讓更多人看見臺灣工藝文化之美。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新竹素以風城著稱,早年即有蓪草、螺鈿等傳統工藝產業奠定基礎,現今則以玻璃工藝與高科技產業並駕齊驅,是臺灣兼具理性與感性最鮮明的城市之一」。新竹不僅是當今科技產業的重要據點,亦因其擁有天然氣與矽砂等自然資源的優渥條件,為玻璃工藝技藝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次展覽以「風動」為主題,強調新竹在自然風力、產業演進與文化流動之間的持續轉化與創生,展出內容涵蓋螺鈿、玻璃、木雕、纏花、藍染等多元工藝形式,不僅呈現在地工藝的豐富面貌,也展現匠人技藝如何在時間中流轉、在風中蛻變與傳承永續的工藝精神。
工藝中心指出,展覽展出工藝中心珍貴典藏品及桃竹苗在地工藝師精湛作品,從臺灣工藝史重量級前輩,如顏水龍的《竹家具手繪圖》與《竹製三層架》,見證其嘗試將工藝生活化的現代化理念,至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粘碧華融合中西刺繡技藝之作《登龍門得富貴》,再到當代新竹在地創作如陳振芳的竹地螺鈿漆藝作品《門內庭趣》,與沈培澤以木雕詮釋文人氣節的《清廉》等作品,皆顯現臺灣工藝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流轉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