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安國小走讀舊水圳 學會珍惜在地歷史

龍安國小走讀舊水圳學會珍惜在地歷史。(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龍安國小二年級的學生近日展開一場結合歷史與人文的文化資產走讀課程,實地踏查霧裡薛圳遺址與青田七六老屋,親身體驗日治時期水圳工程與日式建築的魅力;同時,也走訪新生南路一帶被稱為「天堂路」的宗教建築聚落,深入感受多元宗教文化的建築之美與歷史價值。

台北市教育局十五日表示,此次課程為學校校訂課程「我的龍安時光~走進時光隧道」的重要學習活動之一,學生以校內紅樓出發,探索著霧裡薛圳遺跡的歷史脈絡,驚訝於水圳系統曾遍布大台北地區的昔日風貌。

在青田七六,學生漫步於日式老宅,觀察建築中融合洋式與和式的特色,並與自己熟悉的校園紅樓進行比較。「日本老房子可以被保留下來,真好,就像我們學校的紅樓,都該好好被保護著。」

除了歷史建築,學生也走訪清真寺和和平基督長老教會等宗教場所,進一步認識不同宗教建築的外觀特色與文化意涵。透過觀察與討論,孩子們對於台北市多元文化的共存樣貌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龍安國小善用並結合在地文化資源,設計貼近生活的校訂課程,強調從校內紅樓歷史建物出發、用五感走進歷史。正如學校所推動的文化資產保存教育計畫中所強調,唯有親身走進場域,才能理解歷史、珍惜文化、進而建立起深刻的在地認同與文化守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