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淑娟∕綜合報導
台南蘆筍疑受到氣候嚴重影響,減產逾七成,主產地之一的西港區種植近三十公頃,區長李鴻裕實地訪視蘆筍農,了解減產對農民的影響。其中,從農十五年的曾冠維遇上今年蘆筍大減產,只能展開打工仔的生活。
曾冠維表示,九十九年從農後,選擇種植蘆筍,至今十多年也未曾遇上如此大的減產,蘆筍產季從三月到五、六月採收,但今年因氣候影響,蘆筍長得稀少,自家的大幅減產八成以上,以往北部一拍賣市場,此時都要數千斤,如今竟不到千斤,可見蘆荀減產嚴重。
李鴻裕指出,西港除了胡麻外就是蘆筍,目前正值蘆筍產季,據農民表示,今年採不到蘆筍,應該氣候陰晴不定,氣溫忽高忽低所致,嚴重損害蘆筍的成長,可說是大大欠收的一年。
以種植蘆筍為主要的青農曾冠維,是台南市第一屆青農,十五年來都種植蘆筍,他打趣說,他為了農業誤了婚期,但慶幸還是單身,否則如此欠收,若要養兒育女恐怕要陷入困境了。
曾冠維表示,當初退役之後,買了地開始從農之路,由種小黃瓜到全心投入於蘆筍栽種,多年來也累積許多寶貴經驗。
但是,原本每年三月起要開始採收的蘆筍,如今田地裡的蘆筍竟長得又矮又小,量也不多;為了生計,只得開始打工仔的生活,起早貪黑,到種子公司打工,日日下田區去觀察各種苗作物的成長情形,藉此貼補家計。
曾冠維指出,從農很自由,但收入不穩定是最大的挑戰,若有家庭經濟壓力的人,想從農要考慮清楚,畢竟作物種得好,不一定會賣得出去,產銷是一體的,從農由產到銷,農民要全能,如此才能獲得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