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二0二五客家悅讀節文學講座十九日在高雄市前鎮區中鋼會館登場,邀請以《蕉王吳振瑞》獲得台灣歷史小說獎的李旺台,暢談退休後專注於小說創作的心路歷程,現場由涂妙沂擔任引言人,蕭秀琴出席與談,吸引眾多文學愛好者齊聚一堂,透過作家分享與對談,進入文學與歷史交織的深層風景。
資深媒體人李旺台是竹田客家人,退休後勤於創作,深耕歷史小說,至今已發表《獨角人王國》、《播磨丸》、《高賽這一家》與《蕉王吳振瑞》;其代表作《蕉王吳振瑞》不僅奪得台灣歷史小說獎,英譯版更入圍美國Foreword雜誌獨立出版獎」決選與「二0二五美國筆會翻譯獎」,成為台灣文學外譯的一大亮點,也讓台灣文學被國際看見。
台灣曾有「香蕉王國」的美稱,談到創作源起,李旺台分享,自己身為蕉農之子,從小耳聞「蕉王」傳奇,為此親赴東京三日,拜訪主角吳振瑞本人,歷時二十年終成書,只為「寫好台灣,寫好台灣人」。
講座中,李旺台以最新力作《快樂茶行》與《黑人》為題,暢談創作的心路歷程,從過去擅長剖析社會現象的媒體人,轉向深入人物內在情感的小說書寫,他指出「查證史實需要耐心與毅力,虛構想像則需要膽識與創新。」
李旺台透過虛構但忠於史實的筆法,描繪壓迫年代中的關鍵歷史人物,嘗試突破歷史敘述的冰冷邊界,讓讀者在溫柔且深刻的閱讀經驗中,重新認識台灣歷史;講座現場亦引發觀眾共鳴,一位民眾感性分享「閱讀是一種回望與認識,讓我們得以站在故事發生的地方,理解這塊土地的過去。」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表示,為促進現場觀眾對客語內容的理解,活動特別提供翻譯機設備,搭配即席口譯服務,協助不同母語背景的參與者即時掌握講座重點;透過客翻華及台翻華的多語言溝通橋樑,讓更多民眾得以深入理解客家語言之美與文學內涵,實踐文化平權與語言共融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