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工心房顫動 PFA助心臟不亂跳

花蓮慈院今年初引進脈衝場消融術設備,由院長林欣榮(中)、心臟內科主任謝仁哲(右2)、一班外科主任陳言丞(右1)、心臟內科醫師陳威佐(左1),與病人黃先生(左2)一同分享新設備與技術。(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表示,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目前全台灣約有2%人口被診斷為心房顫動患者,而80歲以上高齡族群間的發生率更高達10%,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中風機率也比常人多5倍。

慈濟醫院表示,46歲的黃先生,因為肝臟功能受損,2019年由花蓮慈院器官移植團隊完成換肝手術,近年因肺炎住院接受治療,團隊發現黃先生有心房顫動問題,一般外科主任陳言丞馬上安排會診心臟內科,但是經藥物控制效果有限,團隊也擔心強力的藥物,造成病人肝臟負擔,在花蓮慈院引進脈衝場導管消融手術(PFA)後,團隊與病人討論後決定安排他接受PFA治療。

黃先生表示,他從事冷氣安裝行業,需要體力支持,現在心臟不會亂跳,出院1週後回到工作崗位,到現在快1個月,沒有復發跡象,最重要的是不用再吃藥了,解決他在外工作常常無法定時服藥的困擾。

心臟內科主任謝仁哲表示,不論是射頻導管電燒、冷凍低溫消融術式,溫度在組織的傳遞穿透是非選擇性的,雖然消融範圍很小,但仍有少數可能傷害到鄰近心臟的神經、食道肌肉與血管組織的風險,造成食道灼傷、橫膈神經麻痺與肺靜脈狹窄等併發症,術後可能出現胸悶、胸痛或吞嚥困難,且因個人體質,病人異常的心肌細胞特性可能會「耐住」高溫或低溫的破壞而復原回春,導致心房顫動復發。

副院長王志鴻說,花蓮慈院電燒團隊成立近25年,相較於中南部部分的醫院成立時間更早,這些年來的新設備與新技術,都向國際間同步看齊。

院長林欣榮表示,花蓮慈院在王志鴻帶領下於1993年成立心導管室,他專長的複雜性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經驗豐富,在台灣及全球享有盛譽,這次花蓮慈院引進最新的脈衝場消融手術提供更安全快速的治療方法,對東部地區長者來說,不用撐著生病的身體翻山越嶺,就能獲得專業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