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狂時刻務必「停看聽」嬰幼受虐5年1.2倍 8成為父母施虐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統計,台灣地區近年嬰幼兒受虐比率近5年成長1.2倍,這些案件超過9成發生在家庭內,施虐者則8成是父母,台灣適性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楊珮璉建議,不論是無論是產後憂鬱的新手媽媽,或被小孩氣到要爆炸的家長,都應依循「停看聽」原則替育兒抓狂時刻降溫。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指出,兒虐事件不會因為少子化而消失,衛福部統計,我國嬰幼兒受虐比率約為千分之2,近5年在少子化趨勢下,台灣嬰幼兒受虐比率近5年仍成長1.2倍,每年約有2000名嬰幼兒受虐。

衛福部指出,民國113年發生2425件兒虐事件,93%案件是發生在家庭內,其中8成以上施虐者是父母,另有7%案件是發生在家外幼托照顧場域。嬰幼兒受虐類型以身體虐待近5成為主,如孩子哭鬧,照顧者一時失控徒手打巴掌、搖晃嬰兒等。

導至虐兒的引爆原因,以處理嬰幼兒生活規範、作息、飲食問題占52%最高,其次為不耐嬰幼兒哭鬧的有18%、獨留及教養知能不足有15%,顯示如何因應及管教嬰幼兒的日常生活作息、飲食如廁、規範建立、頻繁哭鬧等。

楊珮璉建議,當家長情緒要爆炸前,透過「停─停止自責、看─看見孩子的需求與發展、聽─聽取正向建議與支持」,以冷卻情緒並找尋引導幼兒的方法。

醫師陳木榮建議,家長可以從認識自己的寶寶做起,理解哭鬧跟行為背後表達的需求,並學習及實踐相關育兒親職及情緒管理技巧,當孩子或家長有特殊身心病徵時,也應積極向外尋求治療,逐步建立親子相處與孩子的作息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