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C:美針對大陸船舶加徵港口費無助推動本土造船與航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針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新公布的針對所有中國大陸建造或營運的船舶在靠泊美國港口加徵費用細則,世界航運理事會(World Shipping Council, WSC)再發聲,直指該措施將削弱美國本身貿易競爭力,損害其本國生產者與消費者利益,且無法實質推動美國本土造船與航運業發展。

WSC主席兼首席執行長Joe Kramek在聲明中指出,重振美國海事產業是一個重要而廣泛共識的目標,但這需要長期的立法和產業策略支持。WSC歡迎之前總統行政令中關於提升造船能力、強化港口基礎設施、提高供應鏈韌性的目標,但此次USTR的舉措“方向錯誤”,不僅會推高商品價格,還會傷害美國出口貿易,無法實現真正的產業振興。

WSC提出多項實質性反對理由:
1. 追溯性收費無助於本土造船-USTR宣佈對已在航行的船舶徵收追溯性港口費用,此舉不但不會支持本土船廠,反而將增加美國出口商,尤其是農產品出口商的營運成本。在全球貿易本已承壓之際,這種後向懲罰性的政策擾亂了長期投資規劃提升不確定性。
2. 基於淨噸計算的費用懲罰高效船舶-按照淨噸(Net Tonnage)徵收港口附加費的方式,實質上懲罰了大型、高效的貨櫃船,而這些船舶正是維持美國生產鏈正常運轉的中堅力量。根據WSC資料,近一半的美國進口貨櫃貨物是工業中間品和生產用材料。增加此類船舶的成本,將會在整個製造業供應鏈中形成成本“傳導效應”,最終傳導至終端消費者。
此外,美國各大港口近年來投資數十億美元擴建碼頭、提升自動化系統,正是為了吸引這些大型船舶靠泊,此舉將間接損害美國港口自身利益。
3. 對汽車運輸船的新設收費突如其來-USTR對全球幾乎所有的汽車運輸船新增了一項此前未公告的“專屬港口費”。WSC認為這是“任意且突兀的行動”,不僅會推高美國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成本,更無助於刺激本土航運投資,反而將進一步抑制經濟增長。
4. 法律與政策基礎存疑-WSC指出,此類收費措施超出《美國貿易法》授權的範疇,缺乏合法性基礎,可能引發法律挑戰。

WSC在聲明中強調,美國要真正重振本土海事產業,應專注於目標明確的投資激勵機制、基礎設施建設及監管效率提升,而不是依靠“增稅加費”的保護主義手段傷及整體供應鏈。美國造船業當前面臨的挑戰並不在於外部競爭,而是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制約因素,包括軍工訂單積壓、熟練勞動力短缺、船員培養體系薄弱等。即便放寬法規、提升船東投資意願,現有條件下也難以迅速擴大美國船隊或本土產能。

針對航運業對美國經濟的價值,WSC指出,作為全球班輪運輸的代表機構,其會員單位承運了美國65%的海上貨物貿易,每年為美國經濟貢獻超過兩兆美元,創造640萬個就業崗位、4200億美元工資收入。此外,WSC成員中有75%的船舶參與了美國“海事安全計畫”(Maritime Security Program),在支持美國國防與應急物流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WSC希望美國政策制定者能真正採取有助於增長的策略,避免在全球貿易高度緊張的當下,對自身出口商、製造商和消費者造成進一步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