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2日表示,今年累計11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病例,為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同期新高,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為多;另累計44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為近5年來次高。
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4月21日累計11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9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及斯里蘭卡各1例。上週另新增2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均為印尼;今年截至4月21日,累計44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為近5年同期次高,感染國家以印尼21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8例及越南5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屈公病與登革熱皆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感染。屈公病潛伏期2-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感染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惡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症狀持續3-7天。
與登革熱不同的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患者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週至數月、甚至數年。典型的登革熱則不會出現長期的關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