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民進黨汲汲於權鬥,在野黨戮力為人民

朱立倫提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的四大政策方向,包括政府應大幅提高特別預算金額到新台幣2000億元等。(中央社)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日前舉行在野領袖峰會,達成對抗司法追殺等共識,也針對近期川普課徵高關稅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提出解方,希望能合力敦促政府儘速協助受衝擊的產業度過難關。兩位在野黨領導人首次碰頭,除了是為了因應民進黨推動的全台大罷免外,更是要向全民展現「在野黨關心民生,民進黨只在乎權力」的企圖心,進而帶領國家走出陰霾!

朱立倫嚴詞批評賴清德政府不顧民生、只知權鬥,至今還在狂推大罷免,強調既然執政黨不管人民生計,就由在野黨帶頭做。他還提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的四大政策方向:政府應大幅提高特別預算金額到新台幣二千億元、擴大國安基金規模、擴大內需市場及開放國際觀光客來台、分散出口市場等。不可否認,在野黨沒有行政權推動這些政策,但仍希望政府能夠接受在野黨的建議,共同為台灣及產業找到最佳應對策略。

在川普宣布對各國課徵增幅不等的對等關稅之後,行政院長卓榮泰還是以國人無法接受的宣傳手法,要「大家安心睡」,甚至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還大聲疾呼大罷免,國人就知道無法期待這個執政黨能為國家人民做什麼。就在同時間,朱立倫就召集藍營執政縣市長於國民黨智庫開會,研商該如何由各地方縣市政府提出共同對策,為各地產業及勞工找出路。

在朱立倫指示下,作為國民黨智庫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提出相關政策方案建議給藍營縣市長參考運用,從救經濟、救產業到救勞工等三大面向著手,找出受創最重的特定產業及受影響最深的勞工,藉由政府輔導、補貼或紓困配套等措施度過難關。此外,藍營各縣市政府也透過工會與產業團體評估轄下各產業可能遭受的衝擊,並依據生活圈或產業供應鏈組成跨縣市區域聯盟,藉此向中央政府反映廠商的真實情況與心聲。

事實上,由於台灣產業發展著重在西半部,所以藍營執政縣市依據地方特性組成了基北北桃、桃竹苗及中台灣三個區塊,分別針對關稅影響與衝擊提出不同協助方案,希望儘快輔導企業做好準備以應對前所未見的挑戰。

根據TVBS民調,七成民眾擔心關稅會影響台灣經濟,百分之五十一的受訪者不滿意賴清德政府的處理方式,百分之五十三對政府因應措施沒有信心。然而,民進黨不僅對顛覆現行國際經貿體系的對等關稅無動於衷,甚至還想炒作大罷免,企圖藉此抹紅在野黨縣市長以繼續操弄政治鬥爭,無視於國家正面臨嚴峻的經貿風暴。

以外銷為主要經濟動能的台灣無法忽略任何市場,尤其美國和中國大陸這全球前兩大經濟體更是所有產業賴以為繼的重要經貿往來對象。兩岸經貿依存度比重雖下降,對美貿易近年快速攀升,但民進黨一面倒向美國的作法根本就是以意識形態為考量的錯誤政策。台美高科技產業鏈固然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兩岸經貿是傳統產業的主要命脈,民進黨豈可偏廢!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第一時間就以嚴肅態度呼籲星國人民做好準備,英國首相施凱爾也提醒英國人民應有心理準備,唯有民進黨還以輕慢態度看待如此重大問題,仍把大罷免當成頭號大事,恣意抹紅、惡鬥在野黨,放任罷免團體脫序淪為撕裂社會和諧的動員工具,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的民眾是否興起「所託非人」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