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靜宜大學推動教育部「數位學伴計畫」,七年來共服務十所偏鄉小學、七百七十四名學童,並有多達一千二百一十一名大學生參與!資訊學院院長劉國有指出,「數位學伴計畫」是以「生命陪伴生命、生活教導生活」;透過大學伴的課業輔導及生活經驗分享,讓偏鄉小朋友也能想像未來的大學生活!每學期課輔前,大學伴會根據各校學童的需求設計課程,並經帶班老師審核;靜宜七年來所累積的教材成果,令人驚艷!
靜宜今年共有上百位大學生投入,以服務台中市大甲區東明國小、和平區梨山國中小學,嘉義縣中埔鄉和興國小、布袋鄉好美國小、六角鄉更寮國小、東石鄉東石國小等,六校共六十三名學童,並於靜宜校園舉辦「相見歡活動」,藉此拉近大小學伴的距離,彼此互動氣氛歡樂。
劉國有指出,大學生願意投入計畫,對其在製作教材或簡報上幫助很大,還能自我成長。靜宜大學伴所設計的教材以國文、數學等學科及國際教育為主,並在課程中融入SDGs等相關議題。因採多元教學,不僅有效提升學童興趣,教育部每年評選優良帶班老師及傑出大學伴,靜宜都榜上有名,成效卓著。

「數位學伴」因採遠距上課,因此,每學期都會舉辦一次相見歡,今年選在靜宜校園舉辦,並結合該校體育室所推廣的「匹克球運動」,共同體驗這項有趣、容易上手的新潮運動。靜宜團隊也特別規劃「校園實境解謎尋寶活動」,讓校園導覽不再只是靜態參觀,而是充滿挑戰與學習的冒險之旅!大小學伴同時藉由三人四腳接力賽及氣球Follow me等闖關挑戰,提升互動與團隊精神。
靜宜國際企業學系學生伍冠晴說,參與數位學伴計畫,讓她深刻體會到陪伴與學習的雙重意義;透過線上互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看著小學伴從生澀到成長,心中充滿成就感。這段經歷不僅豐富了生活,也更瞭解教育的多元面貌與數位學習的潛力。雖然過程中有挑戰,但付出的時間與心力都轉化為珍貴的回憶與成長的養分。

靜宜大傳系學生吳尚恩表示,這是她第一次參加數位學伴相見歡,不僅體驗到團隊合作的歡樂,並在照顧小學伴過程中,獲得美好的友誼與成就感。

梨山國中小學教師洪楣雅說,因該校位居深山,無法擁有豐厚的教育資源,透過數位學伴計畫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小學伴在相見歡活動中,也能充分感受到大學的校園氛圍,打開多元眼界。

大甲區東明國小張同學指出,大學伴姐姐將數學遊戲融入教學中,令她印象最深刻!嘉義縣東石鄉東石國小黃同學說,能見到大學伴很開心;最喜歡課堂的多元教材,尤其將韓國流行文化及SDGs等議程融入課程中,讓她很期待每次視訊的課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