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資料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4月各地媽祖遶境活動方歇,「粉紅超跑」白沙屯媽祖進香5月1日又將啟程。中醫師提醒,長時間行走,膝蓋承受極大壓力,是遶境參與者最常出現的不適部位之一,應檢查疼痛點,對症緩解,以免導致慢性發炎、韌帶損傷,甚至影響後續行走能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穀表示,膝蓋內側疼痛是最常見的訴求之一,很可能是「鵝掌肌症候群」。症狀包括膝內側壓痛、微腫、走路或上下樓梯時加劇,尤其在夜晚或早晨起床時感到僵硬不適。若久坐後起身行走,也會有「卡卡」或「拉扯」的感覺。
膝蓋前側疼痛則常見於長距離跋涉或上坡下坡頻繁的信眾,可能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或「髕腱炎」所致。前者會感覺膝蓋前方隱隱作痛,彎曲時間過長(如搭車、蹲跪)後特別明顯;後者集中於髕骨下方,跳動、上下階梯時會有刺痛感。
至於膝蓋外側疼痛,則要當心「髂脛束摩擦症候群」,這是髂脛束與股骨外髁反覆摩擦造成局部發炎。初期會出現刺痛、拉扯感,若未妥善休息與處理,可能轉為持續性外側疼痛,甚至影響跑步與快走時的穩定性。
林舜穀建議,參與遶境前應做好熱身伸展,尤其是股四頭肌與臀肌群。遶境期間可使用護膝、彈力貼布減壓;結束後若出現紅腫、疼痛、發熱等徵象,應儘早冷敷、休息,必要時尋求中醫針灸、推拿或物理治療協助,避免傷勢加重。
此外,遶境膝蓋痠痛,林舜穀建議,不妨善用傳統經絡理論中的3個「膝」字穴位—膝關、膝眼、膝陽關,透過正確的按壓方式,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局部循環,讓雙膝更快恢復。

(林舜穀中醫師提供)
一、膝關穴(緩解膝蓋內側痛):以拇指指腹按壓穴位,每次按壓5秒,休息2秒,持續按壓3~5分鐘,雙側交替進行,每日早晚各1次。按壓時可感覺微酸微脹,表示刺激到位。
二、膝眼穴(緩解膝蓋前側痛):用雙手食指或拇指同時按壓內外膝眼,配合順時針畫圈揉按3分鐘,再改逆時針揉按3分鐘,也可用溫熱毛巾敷後再按壓效果更佳。
三、膝陽關穴(緩解膝蓋外側痛):以中指或拇指端點按穴位,每次點壓約3~5秒,搭配揉捏方式刺激周邊肌肉,約3~5分鐘為宜,按壓後可做膝關節輕微彎伸活動,幫助放鬆。
林舜穀表示,適當按壓3個「膝」字穴,不僅能緩解膝蓋痠脹,更可作為日常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