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因應美國關稅對產業和就業市場帶來的衝擊,南市勞工局二十八日召開一場「勞資集體協商研習會」,安排學者來授課,在事業單位面臨衝擊下,工會成為勞資溝通橋梁,基於維護勞工權益與公司營運考量,透過勞資雙方集體協商和友善對話,找出最佳的因應方案。
勞工局說,為強化勞資雙方建立自治協商的夥伴關係,達到穩定勞資關係及保障勞工權益,舉辦這場勞資集體協商研習會,邀請員工人數卅人以上之事業單位及企業工會參加。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因應美國對台課徵關稅可能對我國產業及就業市場造成衝擊,行政院已核定「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為避免企業用人大幅波動、勞工失業風險上升及青年初次就業困難等問題,勞動部規劃支持受影響企業辦訓、減班休息勞工再充電、維持僱用安定、整合型就業服務、鼓勵青年參加政策性產業訓練課程、初次尋職青年就業促進等六大工作項目,全方位協助勞工穩定就業。
他說,在面對美國對等關稅的嚴峻衝擊下,更需要工會做為溝通橋梁及黏著劑,站在維護勞工權益與公司營運立場考量,勞資雙方集體協商,找出最佳的因應方案,與公司攜手合作共度難關,創造企業永續經營。
勞工局邀請高雄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李怡慧,講授「集體協商及爭議協處技巧」,她說,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帶來的衝擊,勞資雙方要先理解對方的立場,透過友善的對話讓雙方可靜下心溝通協調,進而化解爭議、突破困境,運用協商技巧避免勞資雙方於協商過程中遭遇僵局,並找出雙方協商之契機,進而簽訂團體協約,達到穩定和諧的勞資關係。